我国将研发长征八号火箭 瞄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航天商业化发展也走过了30年多的历程。近日,第二届中国商业航天发展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该集团不仅承担着我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在商业航天发展方面也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口碑,目前已为十余个国家进行了54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
中国商业航天的历史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198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宣布向国际市场提供发射服务。1988年11月1日,中国航天签署了首个商业发射服务合同。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将“亚洲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发射服务正式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孙为钢介绍,多年来,中国商业航天从承揽国际发射服务,到实施整星出口,逐步形成了提供卫星及运载火箭制造、发射、地面系统建设、运营服务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在积极承揽商业发射服务的同时,中国航天逐步将业务拓展至卫星制造和在轨服务领域。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乙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中巴资源卫星一号,开启了我国在卫星整星制造领域国际合作的大幕;2007年5月14日,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成功发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成功实现整星在轨交付的国际化实践;2012年9月29日,长征二号丁在酒泉成功发射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并通过在当地合作建厂、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实现了遥感卫星出口零的突破。
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还将商业航天延伸至卫星运营领域。去年11月21日,长征三号乙在西昌再次起航,成功发射老挝通信卫星一号,首次实现向东盟国家的整星交付,集团公司与老挝合资成立老挝亚太卫星有限公司在当地合作开展地面运营,目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在商业卫星遥感领域,航天科技集团去年正式启动了“16+4+4+X”商业遥感卫星业务,目前星座项目进展顺利,这个星座将由16颗0.5m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4颗SAR卫星、4颗高端光学遥感卫星和若干颗视频、高光谱卫星组成。年底前,航天科技集团将首发两颗卫星,构建我国首个空间分辨率达到0.5m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7年年中,还将以一箭双星的形式部署另外两颗同型号卫星。届时,我国将向国内外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遥感卫星数据及增值服务。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现役运载火箭型谱,既包含常规运载火箭,也拥有具备快速机动发射能力的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可以实现单星、多星、搭载等发射。其中,长征二号、长征三号以及长征四号火箭是现役主力火箭,它们完成了235次发射中的绝大多数。这些火箭的一箭多星发射能力特别适用于当前小卫星星座的快速部署,在高稳定性发射的基础之上,成本价格优势非常明显,也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搭载发射机会。
为满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快速响应的小卫星发射需求,航天科技集团推出了以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为代表的小型化、低成本运载火箭。其中,长征六号火箭以液氧煤油这一清洁能源作为主动力,立足于中小型卫星、中低轨道发射,除了实施单星发射外,还可进行多星发射、星座的组网和补网发射,并具备适应简易设施发射的能力,可实现7天快速发射。去年9月,长征六号的首飞同时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而长征十一号火箭是我国首个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能够适应简易场坪固定台架冷发射和机动发射平台冷发射,具备快速发射能力,其响应时间不超过24小时,是我国固体运载能力最大、响应最快、通用性最好、使用最便捷的运载火箭。
同时,面向中型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的长征七号已于今年6月25日在海南文昌完成首飞。长征七号是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主要用于载人航天工程LEO轨道发射任务,也可用于发射SSO轨道有效载荷。该火箭使用液氧煤油推进剂,无毒、无污染,同时大幅度压缩了火箭推进的燃料成本。此外,长征七号的防雨、抗风能力也超过所有现役火箭,为恶劣环境下保障发射服务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航天科技集团将在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等领域继续提升中国航天高技术水平,加速推动商业发射服务发展。年底前即将首飞的长征五号火箭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分别达到14吨和25吨。中国未来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探月工程三期及深空探测的实施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令人期待的还有,日前发布的《中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明确提出的长征八号火箭,将主要面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同时,将继续推进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分段式大型固体发动机的研制,为重型运载火箭顺利研发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