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 中部成内陆新增长极

09.04.2015  01:57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规划》的落实,短期内将让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助力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长期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涌现将加快中部地区的全面崛起及区域一体化,在让各区域发展更加均衡的同时,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蓄积元气。

   1 政策驰援中部崛起

  长期以来,“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一直是中国经济地图的一种“经典”划分,而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恰恰是这种分法的依据之一。如今,随着发展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区域经济学的教科书也有望被改写。

  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涉及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覆盖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连南接北、承东启西,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规划》要求,此次涉及的区域被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同时,“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共建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共享”、“深化对外开放”6个方面将成为驰援中部崛起的重要发力点。

  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看来,过去货物从长江出海,现在也可以经过陆路沿新亚欧大陆桥经中亚进入到欧洲,该区域因此处于一个大交通枢纽的位置。陈耀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成为未来国家重点培育的一个经济体,它不仅有利于未来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是推进一系列战略非常重要的举措。

   2 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对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务院在批复函中给出的答案十分明确。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表示,《规划》利好三地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等方面都将迎来建设高潮。与此同时,湖北、湖南在制造业尤其是新兴制造业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基础,未来这方面的功能也将得以强化。

  “以湖北为例,目前其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发达,可谓纵贯南北、连接东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将不仅让湖北原有的硬件优势得以发挥,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强与周边省份物流、信息、人才方面的整合与交换,从而借助物联网的发展释放巨大的增长动能。”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报社记者说。

  专家分析,中部相关省份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条件也比较好,农业产业结构基本相同,特别是在钢铁、石化、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规划》的实施将让原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得以深度融合,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