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多举措保护长江江豚 鄱阳湖发现新的江豚“避难所”

15.02.2015  16:50

▲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江豚不足千头。资料图

    近年来,长江江豚数量锐减,几乎处于“功能性灭绝”的状态。作为目前长江江豚最大的栖息地,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对江豚保护工作一直十分重视。据统计,鄱阳湖江豚数量保持在450头左右。近期,鄱阳湖发现了一个新的江豚越冬栖息地,水域面积超2万亩。

    鄱阳湖发现新的江豚“避难所

    “鄱阳湖发现新的江豚越冬栖息地,在都昌和永修交界的鄱阳湖水域,水域面积超2万亩。在这里发现新的江豚‘避难所’,间接说明该水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近日,鄱阳湖发现新的江豚“避难所”的消息令许多网友感到欣慰,对于许多长期关注和致力于保护江豚的人士来说更是振奋的消息。

    “可千万要保护好啊,太珍贵了!”“为江豚留住最后的避难所!不要辜负了这可爱的精灵。”在微博和江西省多个论坛中,网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3年来鄱阳湖死亡江豚超过40头

    据了解,近年来,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数量急剧减少,目前整个长江流域长江江豚不足千头。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江豚项目组发布的长江江豚科考报告显示,江西省鄱阳湖江豚数量自2006年以来,基本维持在450头左右。但因为各方面原因,江豚死亡的情况仍偶尔发生。

    据初步统计,2012年至今,鄱阳湖江豚死亡数量超过40头。就在上个月,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鄱阳湖马鞍山湖域发现一头死亡的雄性江豚,死亡江豚体表无明显伤痕,经当地渔政部门检查,初步判断为自然死亡。据介绍,去年至今,都昌县水域已发生3起江豚死亡事件。

    目前,鄱阳湖正处于枯水期。而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越来越早出现且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据相关专家介绍,鄱阳湖水域面积在枯水期大幅缩小,适合江豚生殖和抚幼的浅水区域面积大为减少,如此会严重影响江豚的繁殖和抚幼。另外,低枯水位使得鱼类资源减少,也会影响江豚的饵料资源。

    江西省多举措保护长江江豚

    据了解,为了保护长江江豚,江西省已经制定了多项相关措施,渔政部门也对此做了大量工作,如在南昌进贤军山湖建立江豚栖息保护区、筹备科研站等。同时,江西省渔政部门联合中国科学院等,近年来一直加大对江豚的保护和救助力度。

    去年8月,省水利厅和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启动了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研究,并提出建设鄱阳湖江豚种群信息数据库,构建鄱阳湖江豚动态信息监测平台。不仅如此,生态学博士、省水科院副院长钟家有表示,江西省将建设一个集保护、监测、管理、教育、宣传、科研平台的一体化指挥体系的指挥中心,实现监测、保护、处置、管理、教育的整合与联动编制,并出台江豚保护政策法规文件,依法打击非法采砂、捕鱼等违反江豚保护政策法规的行为。

    专家称新“避难所”非常适合江豚越冬

    对于这个新发现的江豚“避难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馆长赵庆中表示,2009年至2011年,他和团队在都昌和永修交界的鄱阳湖水域实施江豚保护科考,3年捕捞了98头江豚,在每头江豚的脊背上植入了一张芯片,并建立了数据库。

    “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片水域成为枯水期江豚另一个举足轻重的‘避难所’。该水域水深30多米,湖底鱼类资源丰富,且不在主航道上,无人员船只干扰,非常适合江豚越冬。”赵庆中兴奋地说道。

    “鄱阳湖的形状像一个葫芦,而这片水域所处的位置恰好是葫芦‘腰部’最细的地方。而且因为水面相对较窄,所以湖底鱼类资源比较丰富,适合江豚越冬。”都昌县渔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外,据都昌县渔政部门相关人士透露,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意与江西省联合在这片水域建立新的江豚救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