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在我校召开

07.11.2014  01:33

 

 

      11月5日下午,由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主办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在召开。这是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江西第一次举办的以此为主题的论坛。副校长蒋金法出席并致欢迎辞。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改革》杂志执行总编王佳宁,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评论》杂志主编叶初升,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周国兰,《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长高平等专家就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基于怎样的国际国内背景、该发展战略将会给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带来哪些发展机遇、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群如何进行战略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

 

 

      陈耀研究员演讲的题目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他首先回顾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历史由来,即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以长三角有引擎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再到目前李克强总理在重庆的讲话,表示要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均衡发展等;然后阐述了“中四角”变为“中三角”的格局,合肥加入长三角的原因;提出了“中三角”要成为第四极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在与辽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竞争中“中三角”无论是在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融合度上都尚不具备优势甚至还有劣势,即长江中游城市群在空间范围上还不是很确切,产业同质化比较严重,一体化水平较低,经济联系不够紧密;功能和使命不够确定,“中三角”应定位于制造业中心;“中三角”没有一个公认的核心;那么如何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则必须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或加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内陆开放高地等方面的建设。

 

 

      王佳宁研究员演讲的题目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政策背景与研究取向》,主要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由来和战略的走向。他指出,与之前相比,新的长江经济带新加入了云南,四川两地,此次变动暗示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地位会逐渐降低,而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的地位会上升。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定位将从以国内为主逐渐转变为对外开放为主。长江经济带有可能成为成为顶层设计的试验点、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点、释放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试验点。

 

 

      叶初升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新旧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有两种常态,即旧常态(人均收入低、要素驱动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高、政府主导经济等)和新常态(中等收入、创新驱动、外向型经济、微观主体、市场机制健全等);并从高铁、资源要素互补流动、产业互动、国际竞争与区域合作等方面探讨了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的可能性。

 

 

      周国兰研究员演讲的题目是《长江经济带建设:江西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她认为,江西要有明确的区域定位,加强与长三角与相关地区的经济联系。江西面临的机遇包括:将加快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影响力的提升;将回忆推进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加快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将加快推进我省区域升级;将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她提出了推进江西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创新驱动,构筑三大开放平台:规划先行,搞好顶层设计;交通先行,构建互联互通开放大通道;昌九先行,打造和省长江经济带先行示范区。二是突出重点,推进三大对接着力点: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主体,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动产业对接互补;经水资源和环境治理为重点,推动区域环境联防联治。三是创新驱动,构筑三大开放平台:建立昌九扩大开放试验区、创新发展“飞地经济”、建立各具特色跨省合作实验区。

 

 

      高平研究员另辟蹊径,阐述了“长江经济带与江西农业新定位”,他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继续卓有成效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他提出了加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建议,包括尽快按市场经济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切实控制农资价格、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等。

 

 

 

 

 

      演讲结束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与演讲专家进行深刻的思想交流。通过这次讲座在场师生都觉得受到了莫大启发,对国家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文/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  陈雁云  图/罗庆辉  编辑/孙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