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防汛,准备好了(事件新闻)

29.04.2016  09:19
陈 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4月29日   第  08 版)

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持续上涨。4月25日,一位市民在武汉长江大桥下江边观景。
  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4月25日,南方的暴雨还在继续。这已是4月以来南方的第9轮降雨。据中央气象台预计,30日前后,南方地区还将有降雨。

长江流域的水利人对这样的天气并不意外——受“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我国气象年景总体较差,降水偏多,入汛日期较往年偏早11天。“3月份,长江流域来水已偏多,其中,‘洞庭四水’‘鄱阳五河’合成来水分别偏多4成左右,‘两湖’出口控制站城陵矶、湖口站来水较常年偏多近3成,长江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长江委防办副主任陈桂亚表示。

面对可能到来的大洪水,悠悠长江,能否从容应对?流域沿线的水利人如何尽最大努力保长江安澜?

●险情如何早知道?

洞庭湖区是湖南防汛的主战场。”湖南省防办主任罗毅君告诉记者。

这个说法并不夸张。北纳长江来水,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八百里洞庭在湖南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洞庭湖曾无数次使长江洪患化险为夷,使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安全度过汛期。在防汛形势严峻的今年,时刻掌握洞庭湖及长江干流水情变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带着这样的使命,初设于1904年的城陵矶水文站百余年来静静守望着洞庭和长江。每天,水位、流速等数据从这里自动传出。

100多公里之外的长沙,湖南省防办值班室的大屏幕上,显示着从城陵矶水文站传来的数据。不仅如此,湖南的降雨分布、各地的雨量情况、山洪防御等信息都能在湖南省山洪灾害预警平台觅得。

险情如何早知道?

靠快速发现情报的慧眼和基于经验的专业判断。”在罗毅君看来,防汛力量的配备、方案的确定、物资的调配,无不依赖于准确全面的水情、灾情、险情、民情等情报。如今技术发达,情报不难获得,重要的是有能及时、准确、快速发现情报的慧眼。值班时,罗毅君和同事们不仅要关注各地降雨量、灾险情等,还要从嘈杂的电话声、传真声中,用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给出对数据的专业分析判断。

●汛前准备做了啥?

江西省九江县江洲镇巡堤队队长罗云和他的搭档,每天都要花3小时左右巡逻他们分管的5公里堤岸,检查险工险段。像罗云这样的巡逻员镇上还有14人,他们被分成7个小组,巡防全镇34.56公里长的堤岸。

江洲镇,这个被长江水包围的小岛,与水为邻,随时可能与洪患为伴。安全感从何而来?除了罗云的堤岸巡检工作,如今经过治理和加固的江洲大堤,每隔200米左右都备足了防汛用的石料,冲锋舟、救生衣等防汛物资也都已准备到位。

加固工程、排查隐患、备足物资……江洲镇为迎战洪水所做的工作,正是长江流域汛前准备的真实写照。

目前,湖南省已完成水毁修复工程5.63万处,新修、加固堤防1100公里、疏浚河道1379公里、清淤沟渠5万公里,新建和整修山塘2885处,新建和改造河坝746处;江西省完成去年重点水毁工程修复。

湖南省各县级防指对辖区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登记造册、限时整改;江西省对595座在建涉水工程分类提出汛前完工及安全度汛措施;长江防总已对流域内12省市和丹江口、陆水水库进行汛前检查。

湖南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沅江仓库储备有新型冲锋舟、自动充气式救生衣、远程救生抛投器、拼装式防洪子堤等65个品种的抢险物料、救生器材及设备。此外,湖南省建成防汛砂卵石和块石储备点121个,储量85万立方米;江西省已储备各类应急抢险物资、器材价值2.6亿元。

●洪灾来了怎么办?

4月12日,湖南省沅江市,省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队分队长高登峰正带领队员们进行应急演练。拼装防洪子堤、驾驶冲锋舟、发射远程救生抛投器……在高登峰看来,只有把每次应急演练当成实战对待,自己的队伍才能在灾情出现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没有人能抵挡突发灾害的来临。不管是险情预报还是汛前准备,都是为了当洪患来临时,能有序应对而不至于措手不及。这就需要完备周密的应急预案、防汛责任人和抢险队员的快速应对,也需要每个人熟悉转移路线,以便及时自救。

记者了解到,湖南省对病险水库、在建涉水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一库一案、一点一案”,共完成各类度汛调度方案、预案5.6万多件。

为提高公众主动避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我们省组织编撰40万册《江西山洪灾害防范手册》及10万套画报,免费发放至所有灾害隐患点及中小学校。”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介绍说。

此外,水库的调度作用也不可小觑。陈桂亚介绍说,目前纳入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水库,已由2012年的10座增加到21座,水库总库容约1000亿立方米、调节库容460亿立方米、防洪库容360亿立方米。这21座水库与长江防总之间的网络专线已建成,可实现信息的推送、交换和共享,以便快速反应。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