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闲语:“官话”抄袭不该 “官腔”治理当思

28.03.2014  20:03

  近日,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委书记讲话稿抄袭遭网民举报。27日,记者通过吕梁市新闻办证实,上述情况属实,且在近日召开的交城县委常委会上,该书记已就此事做了检讨。(3月27日中新网)

  作为县委书记,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动员大会,讲话稿居然抄袭,这个面子可谓丢大了,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虽然当事人也做出了深刻检讨,但舆论还是不依不饶,有人揪住尾巴不放,要求县委书记下课。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县委书记冤枉,因为类似的讲话稿,大都有秘书所写,并且如此重要讲话也需要上级领导把关,也需要班子讨论,为啥就没有人发现其中问题。也有人对此追根溯源,从“官话土壤”中找原因,认为中国官场这种“官话”雷同之风由来已久,不比大惊小怪。

  角度不同,观点自然有别。孰对孰错,群众自有公论,组织也会查处。因为造成如此大的负面影响,显然有悖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初衷,更有损于地方党委政府形象。但就事论事,显然难以根治官话抄袭,将之与体制挂钩也有些上纲上线,因此必须从“官腔”上去找原因。

  何为官腔?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口径和腔调。该咋说?说哪些?以什么方式说?这些问题不仅老百姓见多了,听惯了,把官话当成了一种模式。而且官员也习惯了,开篇就是按照,根据,从中央到省、市的精神逐一罗列,还要点出各级领导的讲话要求,要求说了一大堆,精神说了一箩筐,至于自己怎么做?又该做些啥?却轻描淡写,蜻蜓点水,不是说一些边边框框,就是不痛不痒,不仅下级不知咋办,而且群众也不知所云。这就是老百姓所言的“正确的废话”。

  在这种官腔语境下,抄袭就在所难免。也不要以为只有交城县独有,在各级政府部门,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个“毛病”,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你说马铃薯,我就说土豆,马甲不同,内容一样。从中央到地方,都应该重视官腔治理。从新一届中央领导履职以来,虽然从作风和文风上进行了规范,但总体力度还不够,也没有从制度上做出硬性约束。如何治理各种会议各种场合下的“正确废话”?这应该提上议事议程,不仅对老百姓不能打官腔,对上级和下级也不能说官话。

  官腔说到底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靶子就是四风问题,也就是要治理和清除形式主义。但如果我们随便查阅一下各级党委政府的讲话稿或一些文件简报,哪里没有官腔语言和官腔影子?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形式主义治理形式主义,结果就出现了变异的形式主义,或者说是高级形式主义。

  交城县委书记讲话抄袭被网友曝光,舆论关注的焦点不能仅仅限于交城县,也不能仅仅限于所谓的“思想认识不够、作风不实”,关键是要从“官腔”习惯上进行反思,如果“官腔”环境治理不到位,各种形式的“官话”抄袭就会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