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张闲语:杜绝“掮客”律师当剑指法治腐败

11.09.2014  14:51

  推进依法治国,律师群体的职业素质至关重要。今年以来,多起违法减刑案件相继曝光,让“掮客”律师这一群体浮出水面。他们热衷于跑关系,甚至超过其本职工作。他们与某些公检法系统工作人员相互勾结,玩弄法律于股掌之中,影响司法公正,破坏行业风气。(9月10日新华网)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出现一些人情世故也在所难免,对此虽有所耳闻,但多为道听途说。而媒体透过“掮客”律师的这个群体,让我们见识到了鲜为人知的“钱法”交易,其中的法治腐败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掮客律师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能够如鱼得水,能够穿梭腾挪于法治灰色地带,关键就在于法治腐败土壤依然存在。从案子涉及各方的关系来看,一方面一些身陷囹圄的有钱人急于减轻或逃避法律制裁,时不时的兜售银子;一方面一些一线法官则由于思想意识本身不坚定,加上长期接触到各种社会灰暗面,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欲望的诱惑。加上律师特殊的角色身份,与案子关系人有着深度接触,于是自然就为掮客律师提供了“串联”机会。在查处的法院腐败窝案中,平均一个出事的受贿法官就会牵出5个以上的行贿律师。这说明法官与律师之间的“钱法”交易关系之密繁,已对依法治国造成了严重干扰。

  从制度笼子来看,虽然我们国家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但在律师与法官的职业操守和思想道德建设上始终缺乏硬性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定,法官和律师逐渐凸显出了特殊的作用和位置,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部分律师、法官丧失职业底线,缺乏对法律起码的尊重和敬畏,造成了制度笼子被屡屡突破,对于以公平为底线的法治来说,这是一个亟待破解的社会难题。知法犯法,让法律成为一种形式和摆设,显然这是依法治国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制度体系上规范法官和律师的行为,这才是根治掮客律师的根本之策。

  无论掮客律师如何的大行其道,也不论所谓的大V律师如何的挟持舆论,如何的捣腾律师群体的生存环境,只要我们的法治从业人员始终坚持依法办案,依法行权,依法行政,这些所谓的“关系”律师也就失去了活动空间。依法治国关键在治理,对法治人员的监督,对法治环境的整顿,对法治意识的提升,这些都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而法治腐败则是依法治国的毒瘤,“掮客”律师就是在这个毒瘤之下生出的一个怪胎,从这个意义而言,要杜绝杜绝“掮客”律师,当务之急必须剑指法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