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闲语:治理“数据腐败”亟待打出组合拳
5.8亿元的产值上报为44亿元,1.1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上报为7.8亿元;停产的、未投产的、被兼并的,甚至连地址都找不到的企业,还在上报“产值”;一些部门分解任务,伪造资料,“指导”企业上报虚假数据……在一些地方,政绩观扭曲,统计造假“前赴后继”,屡禁不绝,搞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政府公信力。(2月15日《新京报》)
对于地方经济数据注水,或许我们早有耳闻,但如此公然明目张胆的进行统计造假,显然令人瞠目。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经济数据不仅事关百姓福祉,更事关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与落实。
也就是说如果某些地方经济数据大量注水,不仅会影响这个的地方经济决策,同时也会影响地方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这种统计造假就是一种“数据腐败”,从某种程度而言,其危害程度甚至比贪腐更大。
中央之所以要三令五申的强调,要挤干经济发展的水分,其目的就是要还原地方经济发展的真实面貌,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但就是在这个语境下,某些地方依然我行我素,依然在搞浮夸风。
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利益驱使。因为长期以来,“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成为了一种明规则,加之处罚力度不痒不痛,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政治前途,也就不惜进行肆意调控,结果整出了一些拍脑袋的神仙数据。
显然对于这种“数据腐败”必须从重从严处罚,并且要提升到反腐的政治高度来治理打击。要使出组合拳,不仅要打击直接责任人,同时还要追究领导责任,更加问责监督责任。
尤其是在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之下,严格执行《统计法》、《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让相关人员统统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惩。
更为关键的是要进行釜底抽薪,要从顶层设计上来一个自上而下的变革,尤其是在干部政绩考核时,不再以GDP论成败。从这个意义而言,中央淡化官员GDP数据考核不仅要全面执行而且还要加快执行。在官员考核中,要加形成更加科学的考核机制。比如以民生发展为重点,从一些综合性的指标来考核与衡量。
当然要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尤其在干部考核制度改革的过渡期,更要强化官员政绩观思想的教育与引导。说到底,某些地方出现这样那样的“数据腐败”,从根本上说还是一种作风问题。要结合“四风“整改”,对此进行深挖细查,从思想意识上形成正确的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