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闲语:读懂干部辞职信诗意中的本真

26.05.2015  13:00

  23日,网上出现一封文采飞扬的千字辞职信,当事人是恩施州纪委研究法规室主任孙涌,一名37周岁的副县级纪检干部。昨日,记者经过多方采访,证实了孙涌辞职获准的消息。下一步,孙涌准备从事律师工作。(5月25日《楚天都市报》)

  一个小小的副县级纪检干部,一个普通而又寻常的人生选择,为啥会引来网友的点赞关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宏观布局下,在严治为官不为的语境下,干部是每一个举动,哪怕是辞职这种纯属个人的行为,也会引发诸多解读。虽然有人称其为“诗一般的辞职报告”,但“诗意”中的现实本真却值得解读。

  抛开所谓的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为啥当事人要反复强调辞职原因,为啥要撇清规定与作风问题?按照常理,个人辞职,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亦如“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一样。但这份辞职信却极力突出纪检工作,极力强调对作风规定的支持。显然辞职者也预料到了社会的反映和公众的舆论,不能因为个人的辞职而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干部作风建设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全面的,要不然干部辞职也不会如此欲说还羞。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社会现实的客观投射。

  从1200字的辞职信本身来说,间接反映了作风从严的基本事实。面对近年来中央实施的“八项规定”、“四风”治理和“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纪检干部,自身“无丝毫困扰不适之叹,反有轻松解脱之感”。这说明地方作风陋习早已有之,并且基层干部早就期待这场治理风暴。“陈规陋习正在破冰,政治生态清风徐来”作为基层第一线的纪检干部对作风建设的感受尤其深刻,也更为直观。从这个意义而言,与其说是一封辞职信,倒不如说是一封基层作风建设的承情书。

  从文采飞扬的文字中,我们读懂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率真责任的坚守。“我于年近不惑请辞,仅与个人心性志趣有关。作为一个十岁单亲孩子的父亲,我需要有正当合理的陪伴辅导孩子的时间。”,离开并不意味着逃避,并不意味着卸责,而是另一种担当。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职业,公务员辞职也好,基层干部辞职也罢,世界这么大,行业这么多,只要有梦想,只要肯担当,一样可以自如的选择。虽离开纪检系统,但依然热盼反腐疾风厉势持续荡涤,并最终实现权力进笼、河清海晏。这就是一位离职纪检干部的另一种责任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