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千年阅兵史 恢复汉朝骑兵方阵该多壮观

06.09.2015  13:27

古代阅兵场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简称9·3阅兵,或抗战阅兵)于9月3日举行,网友们热议纷纷,脑洞大开:如果阅兵式时,恢复一组汉朝传统骑兵马队及秦朝战车步兵方阵,按历史排序混入阅兵队列直到现代兵种坦克,场面该何其壮观。

  儒学之祖孔子所编纂的鲁国史《春秋》就为后世呈现当年了阅兵现场的盛况:鲁桓公六年,也就是2721年前,“秋八月壬午,大阅。”穿越几千年历史的迷雾,我们一起来亲临古代阅兵式的现场,感受不同的阅兵氛围。

   历史较早、发展相对成熟的阅兵仪式首选——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战事繁多,阅兵活动也就随之多了起来。作为骑兵,你要带领自己的马加入各方军队,等待最高统治者或长官在阵前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接受检阅。

   制度最完善的阅兵仪式——秦汉时期

  秦王朝以法家为治国之本,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更加重视军事训练与校阅。秦始皇在临终时仍对自己的军队念念不舍,用兵马俑里高度逼真的陶俑再现了自己阅兵时的场景。

  阅兵这一名称,准确地说是从汉代才被正式叫起来的。在汉代,定期的阅兵活动常与立秋之日的“祭兽”活动一起进行,其中还要增加一些打斗的内容。以后,各个建朝时间较长的朝代都有类似汉代定期或不定期的阅兵活动。

  西汉时,汉军经常举行各种规模的军事演习,对军队进行校阅、考核。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大体上每年秋季都要举行一次。被称为“秋射”、“校阅”或者“都试”。中央设有都试郎,总阅试习武备。

   阅兵性质开始改变的唐朝

  经过南北朝的动荡破碎,隋唐时期,社会趋于安定,阅兵不再像以前那样意味着战争,而是军队训练的重要检验形式。堪称“唐朝军事训练指导手册”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记载了阅兵仪式的注意事项:骑兵几乎每年都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由大将军检阅完毕,然后再接受皇帝大阅。

   现场一睹宋太祖真颜

  宋太祖赵匡胤重禁军的教育训练,常亲御近郊阅武,每年八九月,各军将士都将有幸一睹天子真颜。元朝时主要是检阅骑兵的马术,以及对各项武器如弓箭、马刀的使用。

   世界级水准“大阅兵”——明朝

  永乐皇帝朱棣曾经举办过一次世界级别的“大阅兵”,共调军队10万人,持续了整整一个月。阅兵现场表演了明军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还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到访的各国使节大开眼界。

   阅兵方式丰富多样的清朝

  乾隆皇帝南苑大阅兵时盛况空前,清代宫廷画家金昆等人奉命所绘的《八旗阅阵图》对现场进行了实况记载。八旗将士各着红黄蓝白等本旗阅兵礼服分阵排列,号角高扬,军旗猎猎,一眼望不到尽头,其场面极为壮观,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场面宏大、威武雄壮的乾隆阅兵图。除皇帝亲自阅兵外,清代还形成了多种阅兵方式,其中之一就是钦派检阅,由练兵处、兵部、陆军部奏请皇帝,钦派知兵大臣数员前往阅兵。阅兵内容有“军容、军技、军学、军器、军阵、军律、军垒各项”。

   场面尴尬的民国时期

  1926年8月,蒋介石骑着枣红马到了自己的位置,听取了检阅部队的报告,从左向右的开始检阅第7军,当他检阅到第8军的时候,第8军就别出心裁,乐声大作起来,对于人来说应该没有什么反应,但是蒋介石的马听到音乐后就开始嘶叫,立刻奔跑了起来。当时蒋介石脚还在马镫上,被拖了一段之后才得以解脱,场面非常狼狈。

   新中国的阅兵式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接受了检阅。红马队、黑马队共1900余匹战马组成的骑兵师方队,继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之后,通过天安门前,成为此次阅兵的“压轴戏”。此后,骑兵部队又参加了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和1954年国庆阅兵。建国初期的6次大阅兵,骑兵方队以雷霆万钧之气势,排山倒海之阵容,彰显了我军骑兵部队的赫赫战功和浩然雄风,给全国军民极大振奋。

   退出新时期阅兵式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军精简整编,在“百万大裁军”中,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全军仅象征性地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阅兵式上再难一睹骑兵和战马的风采,取而代之的是摩托化、机械化的队伍。

  虽然现在的阅兵式再也没有了马匹、骑兵的身影,但是更多高科技、高水准的武器也将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如果大家想要体验做骑兵的真实感受,还是要多和马匹相处,勤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