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走进”让绿色阅读无处不在 教育部开展“护苗2015”专项行动有高招

15.05.2015  12:43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扫黄打非·护苗2015”专项行动的通知》后,教育部作为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将“护苗2015”专项行动的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到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特别是在中小学校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正版生活、绿色阅读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介和组织阅读优秀少儿出版物,引导少年儿童自觉远离和抵制有害出版物及信息。

   制定宣传方案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出版管理处调研员林丽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教育部专门制定了《教育系统参与“护苗2015”专项行动宣传方案》,以“走进系统”、“走进市场”、“走进学校”、“走进家庭”等“四个走进”推动专项行动在教育系统内扎实深入开展。同时,结合中小学特点创新开展了“名校长谈护苗”活动。

  据林丽介绍,“走进系统”即统筹教育系统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护苗”行动。主要内容包括指导各地各校在开展读书活动、进行法治教育、组织班团队会、推荐优秀读物等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护苗”意识,要求学生远离黄色书刊、网络和非法出版物。同时,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工作,指导各地各校开展“护苗2015”专项行动的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系列活动。“走进市场”即大力推介和组织阅读优秀少儿出版物。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推荐100种优秀少儿图书出版物和50种优秀音像电子出版物,充实中小学校品德教育等课程内容,丰富少儿课外阅读生活,明确“护苗”行动打击非法少儿出版物的方向。“走进学校”即组织“名校长谈护苗”系列访谈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中小学春季开学之初,邀请、安排知名中小学校长从教育事业发展现实需要的角度谈认识和体会,调动基层教育工作者参与行动的主动性,引导各地各校在校园内开展书面倡议、条幅签名、画板报等宣传教育活动。“走进家庭”即引导家长委员会发挥“护苗”主体作用。一方面,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指导家长帮助学生优选课外读物,丰富青少年校外生活;另一方面,建设以学生家长为主体的社会义务监督员队伍和信息员队伍,与家长形成良性互动。

   开展绿色阅读

  “护苗2015”专项行动的六大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正确引导少年儿童阅读行为,即在中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倡导正版生活和绿色阅读活动,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增强自觉抵制有害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的能力,防止有害读物在校园内传播蔓延。在教育部倡导下,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绿色阅读活动。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出版管理处王利向记者介绍说,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开展的绿色阅读活动,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例如,北京十八中附小以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启动的“传承中华文化,浸润少年人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基础,引入适合不同年龄段阅读的各类图书,制定阅读计划、营造阅读氛围。该校组建了由校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制定了长期活动方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保证该校师生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图书借阅条件。自2010年以来,该校投入资金更新了校图书馆内的书籍。同时,将教学楼间的天井布置成富有童趣的学生阅览室,为孩子们提供每天中午共享阅读之趣的场所。去年,该校再次制定了更新图书馆藏书计划,在楼道内加设了专属公共阅读区域。如今,这所学校已拥有藏书6万余册,平均能为每一名学生提供约百本图书。

  北京市通州区官园小学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多项读书活动。比如以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暨官园小学读书节为节点开展好书漂流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看过的书籍拿到学校和全校学生进行交换,并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在读书节前后,学校还进行100名“读书大王”和50名“亲子共读好家长”表彰活动。在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之际,学校组织开展“好书快递——捐书”活动。孩子们或将好书捐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或将书籍捐给学校的班级书架,供学弟学妹们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现有46个教学班,1400多名学生。学校开展了创建“书香班级——最美图书角”活动。每个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均由学生提供,实现了图书资源共享。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图书更替制度,编辑设计了独具特色的《阅读手册》,分为低、中、高3个版本,每一本中都有“读书方法推介”、“好书推荐”、“我的读书笔记”、“和我一起读”等栏目。孩子们阅读前可以在“好书推荐”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时可以利用“我的读书笔记”进行记录积累,去阅览室读书时可以随时记录,假期中在家阅读时也可以进行积累。《阅读手册》已经成为他们阅读的小助手、好伙伴。

   突出示范引领

  教育部结合本系统特点与北京市教委联合在北京全面铺开了“名校长谈护苗”活动,期望名校在开展“护苗”专项行动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齐振军在谈到开展“护苗”专项行动时介绍了该校的经验。为给学生创设轻松舒适的阅读环境,学校辟出300平方米的开放式图书馆,每周安排固定的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学校还在阅读区域设有互动墙,“寻书卡”、“荐书卡”、“读书心得”、“好书宣传海报”随处可见。学生还可以发布自己的好书推荐,发表自己的处女作,这里已经成为孩子们读书交流的港湾。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副校长邱红介绍说,该校立足于制度创新,成立了学术委员会,推出了教师个人学术著作“静朴丛书”;创办了教师文化讲坛、“相约星期二”、“别样空间”、党员读书论坛、学生讲坛、学生诗歌节、学生戏剧节等多样活动,让书香弥漫校园。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校长陈爱玉介绍说,该校自2009年开始实施“有滋有味、有血有肉、有载体”的人文教育下的“海量阅读”。“海量阅读”已经实施6年,学生们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