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阅读算不算阅读?你怎么看 大学生看法不一

24.04.2015  15:11
原标题:手机上阅读算不算阅读?你怎么看 大学生看法不一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杭州商学院人文分院阅读调查小组同学开展了一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随机对550位同学进行了面对面调查,回收有效答卷550份。

学生从大一到大四都有。调查发现,阅读在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依然是占据着主要地位,体育活动占了10.34%,上网和阅读各类书刊则各占了35.61%和36.21%,其余的(闲逛等)则占17.84%。手机阅读算不算阅读?大学生及老师们说法不一。

大学生每月平均读书1.5本

调查发现,34.78%的大学生每天花1小时左右的时间课外阅读,45.65%的同学花1~2小时,12%的同学花2~3小时作课外阅读,7.61%的同学则花3小时以上的时间。

数据显示,阅读时间最长的人群和最短的人群,都集中在大四。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处李老师给出了解读:大四的学生,有的专心备战考研考公务员,所以阅读时间就长了,而也有大部分同学选择了实习、就业,相对用于阅读的时间就少了。

关于每月课外阅读书目数量情况:大学生每月课外阅读数量平均在1.52本,299人每月课外阅读是一本以下,也有208人每月课外阅读为2~3本,而每月课外阅读达到3本以上的仅有40人,表明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课外阅读量还不够理想,有待增加阅读量。

平均一个学生一个学期有8~10门课,每门课至少会有一本教材或指定读物,从总体的量上看是并不会少的。”在浙江科技学院陶老师看来,学生要加强的,主要是课外的自觉阅读方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的阅读书籍类型,又有什么特点呢?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是小说,其次是文学类作品和体育娱乐杂志,相比而言,与专业相关的书箱并非关注的重点。

手机和网络阅读算不算阅读

为什么阅读的“贫富”差距这么大?关于阅读困难的答题或许能给出答案:

认为书价高是影响学生购书阅读的主要原因的,占据了30%;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为主要影响因子的占据了34%;缺少读书氛围原因占据了18%,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书占据了10%;其他原因比如不爱看书、图书选择恐惧症占据了8%。

确实,浙江科技学院胡波老师表示,专业书的定价基本上在30元以上,不乏上百甚至几百的,不光对学生、对老师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所以,很多时候寄希望于图书馆。但是,相对而言,图书馆的图书更新速度较慢。而且,图书馆工作人员因专业知识所限不一定能及时掌握不同学科的新书走向。胡波老师也希望能够多些向他那样“多事”的老师同学,可以经常给图书馆提提建议,开开书单,于大家都方便有益。

也有同学在接受面谈时也提出了疑问:网络阅读算不算阅读,读网络文学算不算阅读?阅读各类学术论文算不算阅读?

确实,关于被访者提出的质疑,大学老师有不同的解读。

赞成派认为,读总比不读好,碎片化阅读同样可以收获知识,反对派指出人们会因移动阅读而丧失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赞同者浙江工商大学冯珺老师就是一个微信的强烈推荐者,他的手机订阅号有200多个,主要是与专业相关的,他的电子阅读器也是不离包的。在他看来,碎片化的阅读恰好是满足了信息需求,也充分利用了碎片时间。而且,移动阅读时代的阅读信息更对口,需要什么就能获取什么,甚至有专门的平台提供你所需要的信息。

当然,也有人认为,微博微信上信息量大,不懂筛选,从第一条刷到最后一条,时间就在一点一推间溜走了。往往深陷信息中不可自拔,还丧失了深阅读的能力,误以为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就能代替深阅读。

从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韩教授更是认为,养成快餐式阅读习惯后,要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思想深刻的作品,恐怕会存在困难。因此,培养对纸质图书的阅读习惯仍然是当前数字化阅读背景下非常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