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儿童防性侵第一课”开讲 致力于保护儿童

10.04.2014  14:03

你知道哪些是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让人碰吗?”“哪些行为属于性侵害?小朋友该怎么防范呢?”“如果有人正在侵害你,该怎么办?”“如果真的遭到了侵害,该做些什么呢?”……

4月9日下午,由安徽太阳伞儿童慈善救助中心和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女童保护项目联合主办的“儿童性安全教育讲堂”在安徽省经济开发区芙蓉路小学举行,由女童保护项目联合发起人、检察日报社方圆杂志社记者冯建红主讲,该小学三年级160名学生、部分学校老师和家长参与听课。这也是安徽开讲的“儿童防性侵第一课”。

从去年起,社会上频繁曝光14岁以下儿童遭遇性侵案件,施害人有的是邻居,有的是学校老师,有的是校车司机,有的是保安等身边的熟人,也有的是陌生人。据“女童保护”项目统计,2013年媒体公开曝光的儿童被性侵案件就有125起,平均每2.92天就有一起曝光,而曝光的案例还仅是冰山一角。

安徽太阳伞儿童慈善救助中心理事、秘书长蒋倩介绍,正是针对这些频繁发生的案件,太阳伞邀请“女童保护”项目到当地开展活动,以讲座的形式告诉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讲座之后,冯建红还与太阳伞儿童救助中心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家长、教师一起,针对学校、家庭如何开展儿童性安全教育等进行讨论。

安徽太阳伞儿童慈善救助中心是一家非营利的、服务于乡村儿童的安徽民间公益组织。2011年11月在安徽省民政厅注册为民办非企业。最早于2006年以网络形式发起,2009年开始探索并实施乡村学校支教项目,连续5年在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开展一对一助学、暑期短期支教和城乡公益游活动。

女童保护项目是在邓飞的倡导下,由全国各地数百名女记者于2013年6月1日联合京华时报社、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及中青公益频道等媒体单位联合发起的公益项目,设立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下。“女童保护”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据介绍,“女童保护”项目已与太阳伞儿童救助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女童保护”项目预计将提供“儿童防性侵教案”、防性侵宣传册内容等,培训太阳伞儿童救助中心的志愿者在当地宣讲。此次讲堂后,太阳伞儿童救助中心计划将通过连续讲座、系统培训、儿童安全教育课堂下乡活动,借用民间公益组织力量,推进农村儿童身心安全教育。

女童保护”项目执行长、京华时报记者孙雪梅介绍,项目因频繁曝光的儿童性侵案而发起,从2013年6月份起,项目核心团队的女记者开始着手起草课程教案。在结合国内外儿童防性侵经验、成员多地试讲经验的基础上,“女童保护”项目起草了教案,并经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副主任童小军、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雪梅等诸多社会工作学、性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界专家的多轮建议、修订,经历40多次修改,最终形成“女童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性侵一堂课”教案。

孙雪梅特别强调,项目名称叫“女童保护”只是因发起时的特殊背景,“女童保护”项目儿童防性侵讲座的对象不分男女生。她介绍,项目目前已经在云南、贵州、湖北、广东、北京、福建等多地开展过讲座,并已与一些地方政府合力推广儿童防性侵教育。

孙雪梅表示,“女童保护”项目与太阳伞儿童救助中心的合作,将成为“女童保护”与地方志愿者组织合作的一种范本,今后与其他地方志愿者组织的合作,也可复制此种模式,使儿童防性侵教育在全国更多地区推广。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中国网。新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