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启动鄱阳湖沿线建制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22.09.2016  19:02

              近日,省住建厅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推进鄱阳湖沿线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以鄱阳湖地区为重点,开展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方案指出:小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涉及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要从产业布局、城镇发展、地形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编制高水平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必须体现三点:

  ——项目要与相关规划衔接。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要坚持“立足现实、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未来几年城镇发展布局、产业发展方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客观实际需要来规划,避免“翻烧饼、走弯路”。施工程选址要符合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管网布局也要和近期建设开发相对接,和相关道路、排水规划相结合,从规划源头确保工程整体效益。另外,项目实施方案的工程规划建设内容,必须选择具备资质、有良好业绩与口碑的规划建筑设计单位编制,绝不能委托给污水处理设施生产厂家,否则方案将难以体现客观性、合理性。

  ——合理确定建设规模。要从镇区当前人口和今后发展情况来科学确定污水处理项目规模,既不能受限于资金而设置过小,也不能像城市那样追求过大,既要让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保持较高的运行负荷率发挥效益最大化,又能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此外,项目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应根据经济承受能力和自然生态条件等循序渐进地建设。完成集中连片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后,再逐步推进其他区域的污水收集及处理,最终实现全面覆盖。

  ——合理布局处理设施布点和管网建设。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要从实际出发。处理模式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对人口集中度高且形成一定规模的片区,可采取规模化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对人口密度低、居住较分散的区域,采取分散式处理模式。在管网建设方面,既要提倡和推广雨污分流形式,也可以充分利用老街小巷现有明沟与暗渠,做好修复疏浚与新建相结合,形成完整收集体系。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形条件复杂、污水收集管网短期难以覆盖到的地方,先期可考虑通过建设化粪池等初级处理构筑物方式,就地就近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待经济条件提高后再考虑与集中连片区域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