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阵痛 孕育新生 来自中小企业一线的报道

11.05.2015  10:59

  江西日报记者 夏 晓

  今年以来,部分企业遭遇订单萎缩、用工和原材料涨价、融资难等严峻形势,中小企业如何在这一“关口”生存下去?4月15日至17日,记者随“万名干部进万企”江西银监局调研组,在中小企业分布密集的九江进行采访,看中小企业如何闯关。

  转型升级成当务之急

  在九江出口加工区,巨石玻纤、中浩纺织、铨讯电子等重点企业的工厂车间机声隆隆。这些企业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升级为目标,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其中不少企业把今年定为“提速升级年”,力争再上台阶。巨石玻纤将坚持走节能减排生产之路,中浩纺织继续把海外出口作为重点。

  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到企业对转型的渴求。一走进九江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大门,调研组的江西银监局副局长李洪明显感觉到“冷清”:“去年来这里,大门口还是车水马龙,今年却没见什么货车?是不是开工不足?”九江诺贝尔行政副总经理邹秀成告诉记者:“受春节假期影响,生产区3月才开工,目前8条生产线只开了4条,库存瓷砖达到了400万平方米左右。

  需求不振、开工不足、库存积压,成为当前不少企业需要面对的难题。在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广通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群告诉记者:“现在库存压力大,有些产品还是铜价在高位时生产的。

  记者发现,部分资源消耗型企业因近几年国内矿物、进口原材料及大宗商品价格对接国际市场,导致企业经营成本起伏不定,受到冲击较大,虽然经营利润有所保证,但波动明显,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例如铜价,近一两年呈大幅波动,有时一两个月升降数千元。李伟群说,生产经营成本这么不确定,企业就不敢满负荷生产,利润就下来了。

  李洪认为,在经济进入结构调整期时,面对转型阵痛,中小企业要活下去,一靠自己“健身”,提高“御寒”能力,二靠政府“添衣”,提供“御寒”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