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进村 赣南提速

05.08.2015  20:02

  7月29日,江西省政府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在赣州举办首届“互联网+革命老区农村电商”发展峰会,峰会主要探讨和交流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子和好经验。在本次峰会上,江西省商务厅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此番合作,意味着阿里巴巴集团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加强与江西在农村电商体系建设中的合作以及电商网点的开拓。

  电商+扶贫等于精准扶贫

  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表示,将以此次峰会为契机,找准互联网+和脱贫致富的结合点,让老区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014年,江西被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省后,便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作用于农村贫困群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据统计,今年1-5月,江西省7个试点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9.63亿元,平均增幅超过40%,帮助和孵化企业及个人开设网店达1.1万余个。“于都模式”是阿里巴巴集团进入江西试点农村电商的典范。于都是赣州人口第一大县,又是江西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城,2014年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也是阿里巴巴集团进军中西部农村市场的第一站,创造了诸多奇迹:28天内建成了农村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目前已开设65个淘宝村级服务站,辐射了全县所有乡镇;开业当天就取得销售额“全国第三”的成绩。京东、一亩田、居无忧、农村e邮等近10余家电商企业陆续进驻于都。目前,于都已发展个体网店600家,今年1-5月份,全县新增工商注册电子商务企业56家,新增微店1466家,全县实现网销额近3亿元,同比增长48.2%。于都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被业界称为“于都模式”。

  目前,于都已吸纳200余名贫困户作为村淘、京东、农村e邮等电商企业乡村合伙人,每位每月平均可获得1000元-2000元的佣金,已有1000余名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人员陆续反乡,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实现了家门口创业。今年1-6月,于都新增高产油茶林3万余亩、新开发区溯源生态果园8000余亩、标准茶园1000余亩;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对“红、古、绿”旅游资源的推介,促进一批“乡村游”的发展,1-6月,吸引了25万游客走向农村,增长21.6%。赣州市商务局局长刘华明告诉记者,农村电商扶贫一方面是解决“买难”问题,通过在淘宝等平台批量团购生活用品、生产物资、家用电器等,让农民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购物优惠。

  另一方面解决“卖难”的问题,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原先农村滞销或价廉的土产,如今变成了畅销金贵的香饽饽,促进了农产品品牌化、农业产业规模化,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相关部门领导在发言中说,发展农村电商,不仅要让农村享受工业品下乡快捷便利,优化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要从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借互联网+的东风,改变农村内生产方式,提升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树立一村一品的品牌意识,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可追溯,提升信用,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实现城乡的无缝对接。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在峰会发言中说,帮助革命老区发展电子商务,用互联网手段做好精准扶贫,帮助老区农村解决空心化、解决增收、解决稳定与持续发展的问题,是阿里巴巴义不容辞的工作,在许多的调研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精彩的实践,看到了电商扶贫给年轻人带来的变化,给农村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2014年,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来自国家贫困县的网店销售额接近160亿元,其中网店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国家贫困县有25个。如今在全国备受瞩目的很多电商明星县域,如江苏的睢宁、山东的曹县、浙江的缙云,在昔日都是经济落后的贫困县,正是电商给了它们变道超车的机会。县域电商的蓬勃发展为“电商扶贫”带来了巨大希望。

  江西农村电商风生水起

  江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李青华表示,电子商务是商品营销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提供了重要途径。江西是农业大省,绿色生态农产品丰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是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此次峰会将会加快全省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以互联网+开启县域经济发展新未来。而此次以赣州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新长征的起点,目的在于推动革命老区开展电商精准扶贫、促进创业创新,打造“江西样板”。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江西省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3.4亿元,同比增长160.5%,涉农电子商务企业3400余家,较2014年底增加400余家,可以说,县域涉农电商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势头。

  今年5月份,江西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在农村电商财税、融资、用地等方面明确了政策支持;会同省财政厅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推动赣南地区15个县(市)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试点范围,协调阿里巴巴、京东、苏宁、邮政、供销等开展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引导电商服务企业深入县、乡、村开展电商运营服务,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开展电商扶贫创业工作。对示范产品、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电商县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扶持,提供培训。

  目前,江西各地、各部门都很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宁都县、玉山县、新干县等已明确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推进,江西省有20多个县通过出台政策、设立资金等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据阿里巴巴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排名,江西省共有31个县跻身全国电商500强县,较上一年同期新增11个县;在京东县域电商指数排名中,共青城市、万载县入围全国100强。

  政府+企业不断深化合作

  记者了解到,本届峰会江西首次以“政府+企业”联合举办模式,充分发挥阿里巴巴集团电商业界领军效应,推动江西旅游推介、产品展示、文化宣传等实现“互联网+”升级。同时,为推动江西与阿里巴巴集团深化合作,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奠定基础。

  目前,江西省已与阿里巴巴集团商定了《江西省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合作协议》,将重点在三大方面开展合作:以“网络代购”、“农资下乡”、“农产进城”、“农村金融”和“红色旅游”为基础,探索建立县、村二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农村网络消费服务、综合便民服务、优质农资直销、农产品“散采集送”等一体化和村级简易信贷,为江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以江西农村特产优质生态产品为基础,打造集生产指导、品质保障、产品溯源、智能仓储、流通渠道、销售终端为一体的生态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全供应链体系。李青华表示,江西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就是要借助阿里电商渠道和网络优势,解决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仅仅依靠这一点不够,还要整合社会力量。

  “利用阿里巴巴平台,重点把江西的产品销出去,包括农村的土特产品,也包括红色旅游资源”。“我们将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淘宝特色中国地方馆、菜鸟物流、淘宝大学等项目落地,并联合阿里巴巴举办全省县域电商峰会、农村电商培训会等活动,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加速农村电商普及应用。”李青华表示,农业大省与电商巨头的合作,正在走向纵深领域。

      专家观点:发展农村电商需要什么

  什么是农村电商?用现在最时髦的话解释就是“互联网+农业”。从狭义上说,农村电商是“农产品电商”,强调的是“”,就是将农产品从网上卖出去;而广义上说,农村电商是“涉农电商”,既有“”又有“”,卖出农产品,买进农资、农机产品和农民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要了解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要理清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六个要素。第一组是静态的资源三要素:人才、钱财、物材;第二组是动态的流程三要素,即货源、平台、销售。就人才而言,江西本地并不缺基层电商人才,缺的是熟悉运营流程的高端人才、种子人才;从资金上看,江西相对缺钱,但电商的信贷问题有很多方式,资金本身不是最大问题。我觉得,短板主要在“物材”,也是“货源”上。

  江西不像义乌,各种商品货源丰富、充足,但江西生态农产品走在全国前列,有巨大的潜力。同样,我们也缺平台,但阿里巴巴的平台是面向全国的,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销售手段环节有一个关键那就是物流,全国性的物流集团江西没有,但全国物流体系已成一盘棋,你这里有产品、有交易、有货,物流体系就跟进了。

  江西想要有自己的物流品牌,必须创新手法。最近看到一个案例是赣闽货物快运,遍布赣闽沿途多个城市,货运“客车化”,沿途上下,敞开收货,实体物流,这种创新手段把江西和福建两省的电商物流帶动起来了。发展农村电商,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启动模式。启动模式有两类,一类是自下而上模式,包括徐州睢宁的沙集模式,靠能人带动村民自发式成长;第二类是自上而下模式,靠政府引进行家,发动农民投入电商。江西应该走上下结合的道路,这是目前各县推动电商发展比较可行的方式。

  另外,农村电商还有体制模式、产业模式、平台模式、县域模式、产品模式、驱动模式等。不管哪一种模式,江西农村电商要发展,就一定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选择不同的模式组合。只要我们调整思路、整合资源、创新手法、盘活要素,江西农村电商生机勃勃的春天就一定会到来。(江西财经大学 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 勒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