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贻恕:“学术帝”自杀也是“被谋杀”

04.05.2014  16:16

  4月16日,中山大学东门的一栋学生公寓二楼历史系研究生二年级硕士蔡洁挺,选择用自缢的方式离开了世界。同学们的回忆里,蔡洁挺是班上的“学术帝”,因成绩优异而被免试保送读研。他不是性格忧郁的人,但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他完全变了,尤其是最后一周,他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常常苦笑、发呆。留在寝室书桌上的遗书里,蔡洁挺吐露了做出这个决绝选择的最后心迹:“找不到工作,也无法按时毕业,无颜以对”。(5月4日新京报)

  一个乐观开朗的“学术帝”,应该是前程无忧,大好时光等着他的,却为何走上“用自缢结束自己生命”的道路?不得不让人深思。“形象不佳”“个头不高”这些讽刺的代名词,不太可能让一个乐观的人走上绝路,只能说这个人心里承受能力差。蔡洁挺在看似活泼乐观的表面其实内心充满这焦虑与恐惧,恐惧“毕业季”、恐惧“就业难”、恐惧“被社会抛弃”、恐惧“别人看不起”。一个硕士生回老家工作怕丢人,有心事闷在心里不跟别人倾诉,最终走上不归路。从这个方面来说,他被谋杀了,被自己谋杀了。

  “毕业论文未能按时完成——延期毕业!”一份论文需要找大量的文献,一份“不想注入水分”的论文,就在这样的打打击下无法完成。应付性完成一篇论文何其简单,但意义何在?正是因为应试教育,产生了学生应付教育,从而酝酿出了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实践能力差、道德教育虚化、理想视野狭窄、创造创新思维蔽塞、身心都有疾病的“残疾学生”。就好比大缸里的绿豆芽,本来就发育不良,却还加入各种催化剂,最终的目的是去催化生长卖钱(应付考试拿高分)。从这个层面上说,谋杀的另一个凶手——应试教育。

  身高不够不要,形象气质不佳不要、不是海归派不要,甚至没有理由,人够了不要。而实际上,身高不够、气质不佳、不是硕士、不是海归,都要,前提是有门路、有靠山、有关系、砸钱。这让一些没知识、没能力、没头脑的人霸占了一个好的岗位,发挥着没有价值的作用。而有能力、有学识、有远见的真正人才被拒之门外,流浪街头,被社会抛弃而走向灭亡。在谋杀者中,它又多砍了几刀。

  一个人能健康的生活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予适当的磨练与鼓励,将其引向正确的道路。如果各谋其利,无视别人,甚至伤害别人,将来这个社会每个人都会发展成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