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学院院长与学生面对面 ——经济管理学院举办“院长与学生面对面(第一期)”

27.03.2015  19:22
  

  本网讯(经济管理学院)初春时节,室外天朗气清,室内思绪盎然。3月23日下午,经济管理学院全体院系领导与学生代表在前湖校区北院15栋党员活动室举行“院长与学生面对面(第一期)”,就“学风与成才”主题谈人生、话梦想、促成长。

  据了解,座谈会举办前,院学生会通过海报、电子屏、微博及微信等多个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学生积极响应、踊跃报名,37名学生代表应邀参加座谈。学生代表就专业学习、考研保研、实习就业、生涯规划、生活服务等问题与学院领导进行交流探讨。

调整心态,利用好学习机会

  “教学与生活脱节,感觉许多课堂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有些老师讲课时枯燥理论较多,没有趣味性”,“学习中感觉有些课程教材和实践脱节”……学生抛出的一连串问题,直指焦点,尖锐敏感。

  院长何筠首先肯定了同学们这种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精神,她表示要学会辩证的来看待问题,大学的学习有用或无用是相对来说,不能一概而论。“目前学院开设的课程是有局限的地方,但是我们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从未停止,我们要明白理论对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学院正在考虑增设实践应用性课程,以此来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大家不能片面的看待这个问题,都寄希望于自己的老师是新东方俞敏洪式人物,不同的老师,他的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与研究方向各有所长。

  工商管理系主任郭朝晖谈出自己的看法,“其实,这只是个心态问题,任何课堂都可以给大家提供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把它当成一种自我成长、自我提高的机会,至少能增强大家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毅力。

自主学习,方可有所作为

  “实习机会太少,学院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方面需下大力”,“参与科研训练的机会太少”,“同学们对考研(保研)的政策了解不够,学院需加大这方面知识宣传”……对于这些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遇见的困难,学院领导当即承诺将着力改进,老师们也从“自主学习”的角度与同学们分享经验。

  “大学学习关键在于自主,大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人才,必须在学习中做到主动规划、主动探索、主动出击,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学院能给大家提供成长平台,但不可能为每位同学都“量体裁衣”地提供适合机会,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希望大家多挖掘自身潜力,多在自身上下功夫,创造条件,自我成长。”何筠语重心长的说。“现在学院财经类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教学资源难免会出现紧张,大家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院提供的平台上,逐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对于同学参加科研锻炼的问题,副院长黄细嘉、傅春纷纷表示,学院虽然有像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但相对人数众多的本科生来说还是“僧多粥少”,参加科研项目还是要靠同学自己主动与老师的沟通、争取。

  对于考研(保研)情况,长江学者、经济系副主任刘耀彬给予了解答,“学院正准备筹办暑期夏令营,将聘请海外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主讲教师来校集中授课,拓宽同学们学术视野,增加学习交流机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科学规划,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前途在哪里?”“考导游证有什么用吗?”“我们到底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一位女同学疑惑地问道。

  对于同学们这些关于专业认知和职业发展的提问,院系领导结合个人成长经历给予同学们参考性的意见。

  黄细嘉谈道:“旅游管理专业并不难就业,难的是个人对就业的期望与现实是否吻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专业知识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大家要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技能,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如果大家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职业发展自然游刃有余。”

  “现在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很大,旅游管理专业同学毕业后创业也是一个机遇。同时,同学们的发展不应局限于课堂与专业,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过做导游的经历,以后在社会交往中就能得心应手,这些能力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旅游管理系副主任旷天伟说。

  两个小时的座谈会在轻松、愉快、融洽的氛围结束,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各系及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责任人等参加座谈。

  何筠表示,人才培养始终是学院发展的中心工作,学院将搭建更多的师生交流平台,继“院长与学生面对面”后,还会陆续推出“书记与学生面对面”、“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座谈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增进彼此了解,凝集发展共识,促进换位思考,共同推进经济管理学院“创建一流学院”的步伐。



责任编辑:范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