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至今还有村庄过“叫花子年” 除夕夜全村人带食物去田坎上吃

05.02.2016  11: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外来节庆文化的影响,原有的传统节俗文化的意义已日趋淡化。但是,几千年的中国年俗文化,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心灵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梅联华表示,年俗文化所展现的,是我国从远古绵延至今的一种情结,寄予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因此,无论何时,都有其存在和传承的意义及价值。

  九江

  除夕夜到田坎上聚餐

  旧社会过年,对穷人来说是“过难”。有的穷人家为了躲避“阎王债”,携妇带雏离乡背井,在荒郊野外风餐露宿。瑞昌市至今有的村庄还过“叫花子年”,即除夕之夜,全村男女老少携带食品,到田间地坎上聚餐。据说,此习俗是从其祖上流传下来的。

  九江还流行“接年”。除夕夜的半夜子时,以第一次动物叫声为“接年”,以此预兆年景丰歉。俗云:“鸡叫荒、猫叫干、狗叫年成好、牛叫谷满仓。”

  九江大多数地方的年饭是在除夕夜吃,但也有地方的年饭是在中午吃。修水就是如此,中午饭要用饭甑蒸,不论人多人少,都要蒸上满满一甑,留到年后吃,一般要吃上三四天。这也有个说法,叫做“吃陈饭”,寓意年年有余。同时,还要从地窖里取出芋头,用竹篮装好挂在屋檐下撞皮,以便及时煮熟做大圆子,寓意团团圆圆、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