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陵病案》存光绪"病历"称其血虚气弱

23.05.2014  14:27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蔡蕴琦,刘丹青,原题为《<崇陵病案>存光绪“病历” 称其血虚气弱》

    光绪、慈禧和亲王们的“病历”;大热韩剧《医道》中的《东医宝鉴》;唯一存世的一本明代太医的教科书《杏苑生春》……昨天,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首次举办珍贵古籍开放日,一批平时秘不示人的“宝贝”级中医古籍展露真容。这些珍贵的中医古籍中记录了大量古方。中医专家告诉记者,不少古方现在仍然应用于在临床一线。

    A 神秘“藏经阁

    现场演示古籍修复过程最早有500年前的古书

    走进南京中医药大学古籍馆,一排排的书橱出现在眼前,空气里飘着樟木的香味,“为了保护古籍,书橱都是樟木所制。”图书馆副馆长李文林介绍,藏书馆恒温恒湿,温度维持在22度,湿度50%。这些古籍平时“养在深闺”,不轻易示人。不过,学校已将所有古籍都作了数字化处理,有了电子版本或影印出版。

    流传了几百年的古书是如何“容光焕发”的呢?昨天,南中医的学生现场展示了古籍修复的整个过程。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顾宁一说,修复古书的流程相当反复,需要经过拆线、打浆、补洞、喷平、折平、锤平、齐栏、加护页、定纸捻、切书、扣皮、加封面、订线等十多道工序。

    “这个馆里藏有的中医线装古籍品种约占全国现存中医古籍品种的40%。”李文林介绍,图书馆现拥有馆藏古籍40337册,其中中医古籍2300多种,善本古籍3245册,其中不乏明孤本、明稀见刻本、未刊稿本、珍贵抄本、清初精写精刻本等。古籍内容涉及中医经典、中医医案、诊治法则、中药方剂、综合医籍及临床各科等。“宋版一页,价值千金。这里的古籍年代最久远的是明代万历年间,距今500多年,虽然比不上宋书,但也是无价之宝。”而馆里的一些珍贵孤本、善本,也是无价之宝。

    B 宝贝古籍

    《崇陵病案》里有光绪病历

    清宫剧里常有太医“请脉”的剧情,皇帝的“病历”上究竟写了什么?现场展示的影印本《崇陵病案》告诉你答案。“七月十九日臣力钧请得皇上脉息左郁右濡滑病由运动少而消化缓消化缓故血行不畅……”这是清代光绪年间御医力钧为光绪皇帝记录的病历。在这本书上还同时记录了慈禧、光绪、庆亲王等王公大臣的病情。其中可以看出慈禧受了风寒后,得了风热性感冒。

    昨天展出的这页记录着7月19日,力钧为光绪“请脉”的情况。病历上除了有御医对病情的描述,还有治疗过程,并附有药方:川贝母三钱天花粉二钱生麦芽二钱当归尾三钱。“从病历上可以看出,德宗景皇帝曾因暑热导致头晕、咳嗽无痰,还曾血虚气弱,肝胃都不太好。”工作人员介绍说。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史锁芳告诉记者,皇帝用的这则方子称得上是“平民化”,“除了川贝价格略贵外,其他几种药材都很常见,现在抓这样一服药只要几十元。

    《杏苑生春》是明朝太医教科书

    “杏苑生春》是明代太医院医生必读的‘教科书’。" >这部《杏苑生春》是明代太医院医生必读的‘教科书’。”李文林拿出了“镇馆之宝”,是一本现今存世的唯一明万历年间的《杏苑生春》。记者在古书介绍中看到,这本《杏苑生春》记录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105种病证证治方药。记者小心翻开一页,这一页介绍了一款中医养生药方——人参保肺汤,“人参去芦、柴胡去芦、当归去芦、芍药……”服用方法是:每服一两水二钟,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人参、当归是现代中药里也很常见的,很多人家煲汤时也会用到当归,有养气补血的功效。”李文林解释说,这本书记载了明代临床流传下来的各种方子,今天在诊治类似病症时也可以参考。现在大家都知道熬中药用砂锅,熬制要讲究火候,这些知识都是源自医药古籍。一代代、一本本传承下来。

    《东医宝鉴》堪称韩版本草纲目

    “这不是韩剧里的《东医宝鉴》吗,很多古装的韩剧里能看到。”朝鲜王朝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许浚的著作《东医宝鉴》吸引了不少女生的目光。“比较久远的韩剧《医道》《东医宝鉴》,去年的《龟岩许浚》里都详细描述了这部医书。在韩国人眼中,这本书相当于中国的《本草纲目》。”南中医珍藏的这本《东医宝鉴》约为英宗至景宗之间的刻本。“相当于清乾隆年间。许浚编纂这本书是400多年前,相当于明代时期,成书期比中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略晚。”图书馆的老师介绍说,《东医宝鉴》介绍了很多民间的古方,而且通俗易懂,普通老百姓能用。记者看到,《东医宝鉴》记载着,服药的禁忌,“吃药的时候不能吃肥腻、生冷的食物,不能吃鱼等。这样的观点在现在已经成为常识,当时能记载进入还是很珍贵的。

    《尊生要旨》全国仅存一本

    《尊生要旨》是南中医4大镇馆之宝之一,其中汇集了古代等众多养生方法。“这是明代流传下来的养生秘籍,全国只有这一本。易筋经里的部分内容传承了这本书。

    记者看到,这本名为《尊生要旨》的古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养生功法。“古代的医书,一般都只有文字,有图的非常少见。这本秘籍不仅有文有图,而且插图的绘画功底非常深厚,动作优美。这对它的传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李文林说。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