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城市老街发展的悠然醇香

25.03.2014  19:50

  【陶大说事】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诗一般的语言,引人入胜,也让传承生态和文化发展的城市,更能钩起往昔城市的记忆。

  我们称为姑奶的亲戚,住在过八一大桥左拐的昌北的一条老街。儿时,因了每年暑假都来这玩耍,对这条老街有着深刻印象。凹凸不平的麻石路,一排排低矮破旧的瓦房歪歪斜斜地紧紧依靠在一起,衰老凋残。姑奶家房顶上虽铺有瓦片,但下大雨时,屋里就会下小雨,要拿各式的盆罐来接漏才行。

  狭窄的小街,走路要十分小心。街道就是个街市,两旁摆满了各式卖杂货的、卖菜的、卖包子馒头的。更加上附近的牛行,熙熙攘攘的人群终日不歇,使狭窄不堪的小街道更显拥堵。老街的居民们最怕有车经过,每次有车来,小摊贩们都要收拾一番,给过往车辆让路。有的路窄处,甚至要收起辛苦摆好的摊子,盘到屋里去,才能把路让开。

  街上人家基本都在住点子小生意,也因此许多人都在街面上吃饭。在姑奶家吃饭的时候,我喜欢端着饭碗,边吃边四处串。小摊上五颜六色的东西,最能吸引像我一般的孩子。小伙伴们喜欢看一个老人在自家门前捏糖葫芦,猴呀、鱼呀、鸡呀,什么的都栩栩如生。我就蹲在边上,看他把手随便一弄,用小棍一粘,再对着吹口气,不大一会儿,一个漂亮的糖葫芦就成了。路过的孩子都吵着买,甚至有在地上打着滚的,不让买不走的。

  后来长大了,家里就不把我放姑奶家,再后来,因读书的原故,很少知道她的状况。有一年,母亲去姑奶家回来后说,姑奶去世了,老屋也没人住,锁上门,便一直空着。

  20年前,南昌市经济建设迅猛发展,整个市容市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红谷滩新区的建设,把当年昌北破旧的老街整体进行了拆迁,昌北老街那时起就销声匿迹,代之而起的是一栋栋崭新楼房和规划合理的小区,原来的昌北老街,成了宽敞漂亮马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已是今非昔比。

  家里人顺应南昌发展建设的潮流,拆迁后搬到了昌北小区,原来的老街居民又在昌北小区把街市繁华起来,姑奶的后辈还购买了一间店面出租,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谈起南昌城市的发展变化,更多的重视了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建设,而以复合式、多元化、多业态的模式让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为一体,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文化韵味。

  如今,老街早已不复存在,但脑海中关于老街的记忆还那么清晰。每次沿着红谷滩赣江堤岸散步,在感叹时代变迁之余,欣喜这自然山水仍在,从而生活也更增添了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