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陷阱击中老年人软肋 子女:不听我劝

02.11.2014  12:14

    10月31日,记者通过四川省公安厅了解到,40岁-70岁的中老年妇女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点受害对象,占了电信诈骗总数的七成。

    常听父母教育儿女: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但是,当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电视理财、电话“中奖”、“神药”推销时,老人们常常深陷其中,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被骗,而对儿女们的劝说也不管不顾。

     案例1

    不听女儿劝买回“电疗仪

    仪器里竟然装的沥青

    市民陈女士打进96111,讲述50岁的母亲刘阿姨的遭遇。刘阿姨这些年睡眠不太好,前两天接了个电话,对方向她推荐一款医疗器械,名为“电疗仪”,对治疗失眠很有效果。陈阿姨正为失眠所烦恼,加之对方将“电疗仪”的功效大肆渲染,虽然价格达到2000多元,陈阿姨还是买了。

    “电疗仪”的大小与一块17英寸的显示屏略仿,按照“操作说明”,使用者只需将之通电,然后用脚踩上半小时,基于“电磁场”的作用,失眠者就可以睡个好觉了。刘阿姨坚持每天踩上半小时,还说效果不错。女儿陈女士却很怀疑,但刘阿姨坚称“电疗仪”有特殊效果,对陈女士的劝说置之不理。

    几天后,陈女士见“电疗仪”背后螺丝略有松动,便悄悄将后壳拆下,“电疗仪”的内部构造终于曝光:竟然只有一个指示灯和一坨用以增重的沥青。得知情况后,刘阿姨后悔不已。

     案例2

    老人要买电视推销的补品

    子女求助亲戚帮劝

    读者杨先生也讲述了他所遇到的一件尴尬事。

    今年9月中旬,杨先生突然接到亲戚的电话。亲戚家的老人在电视上看到了一种声称效果相当好的补品,坚持要花大价钱购买。但子女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就劝老人不要花冤枉钱。没想到老人根本不听,还把子女骂了一顿,说他们不关心自己的身体。无奈的子女只好找到了杨先生,希望他能帮着劝劝老人。趁着老人从老家到成都来散心的时机,杨先生请老人吃了一顿饭,席间谈起了买补品的事情。让杨先生没想到的是,他好说歹说半小时,老人不仅不听,还生起了闷气。见老人如此固执,杨先生不得不说了重话:“老辈子,今天如果你买了那东西,就是看不起我。”老人一看杨先生这么坚持,碍于情面总算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中老年人为何易受骗?观念陈旧 有同情心

    犯罪分子在针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时,使用的方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亲情陷阱、迷信陷阱、小便宜陷阱、“安全”陷阱等等,这些陷阱往往能击中老年人的“软肋”,让人防不胜防。为什么中老年群体容易被骗?

    主要是因为中老年群体大都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容易上新兴事物和物品的当;迷信的人很多,容易被迷惑;有同情心,容易被骗子的假象蒙住眼睛;法律知识不健全,对骗子的行为缺少法律判别能力;有一定经济能力,拿得出钱来。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