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台阶 难比登天 记者随残障人士体验南昌无障碍设施

18.05.2015  13:22

  “我们这种人,没走出来就是‘残废’,走出来就是‘残而不废’。”这是吴顺华等多名残障人的肺腑之言。对残障人而言,走出家门是自己融入社会的第一步,而在这“”出第一步的过程中,所在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尤其重要。那么,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南昌,其究竟有多么“无障碍”呢?在5月17日“全国助残日”前夕,记者随省肢协无障碍委员会副主任吴顺华等几名残障人朋友一同体验了南昌城区及红谷滩的无障碍设施。同时,为了更好地改善残障人朋友的出行环境,本报今起通过新浪微博发起“无障碍南昌随手拍”活动,记录这个城市无障碍的点点滴滴。

  ■信息日报记者沈冠楠文/图

  体验:政府办公场所获赞 盲道常被车位占用

  15日下午,记者同吴顺华一行一起,体验了东湖区、西湖区、红谷滩的无障碍设施。

  在叠山路南昌电网缴费点,记者看到,在大门口台阶一侧,设置了一道缓坡,残障人摇着轮椅可进入缴费大厅。厅内,有一条专供老人、残障人的绿色通道。在不远处的东湖区行政服务中心,门口无台阶,地势平坦便于轮椅进出;多个部门的办事点呈开放型,柜台高1米左右。“这个高度,是最方便我们办事的。”吴顺华说。

  同样获赞的还有红谷大厦。16日,肢残人士焦文波在体验中,很轻松地就把轮椅推上了大厦前的无障碍通道。“而且,大厦里的地面也比较方便轮椅行走,内设的银行也不存在台阶的问题。

  与政府办公场所普遍较“无障碍”不同,在老城区部分地下通道、银行、超市,无障碍通道设置不规范、缺乏无障碍通道、盲道被占、办事窗口过高普遍存在。

  在省府大院道路两边的一些商店处,焦文波看着店门口横亘着的台阶和“高门槛”,无比纠结。“这些地方都没有残障人坡道,而哪怕只有一个台阶,对我们来说,比登天还难。”焦文波说,老城区很多店面都是如此,这也导致不少肢残人一个人不敢出门。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附近一家银行里。坐在轮椅上,焦文波发现,一些ATM机及窗口基本与自己的头持平甚至还要高。“很多时候,我们来银行办事,我们看不到窗口里的人,工作人员也看不到我们。

  对于盲人而言,盲道就是他们最重要的无障碍设施。然而,记者发现,在城区的很多路段,盲道被车位占用,盲人如果走在上面,那真是“步步惊心”。

  另外,一些原本有无障碍设施的地带,却被人为地设置了障碍。绳金塔美食街入口处的一排长长的球形石墩,在阻挡了电动车之余,还止住了轮椅的进出。“我们每次过来,总是要让保安帮我们把石墩挪开,一旦保安走动了,我们也进不去。”吴顺华说。

心声:推动公交车无障碍环境建设

  体验过程中,记者对比老城区,发现红谷滩的路面无障碍设施相对较好。对此,吴顺华等人表示认同,“新城区在规划中就已把无障碍这一因素列入了考虑中”。

  除了硬件设施,完善无障碍软件也是残障人群体对这座城市的期望。记者在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负责人王乐秋年初提交给南昌市政府的一份《关于推进南昌市公交车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提案》中看到:“南昌市很少看到无障碍公交车,公交车缺少自动升降装置、折叠坡道板、轮椅位置等,不方便给坐轮椅的重度残疾人使用;大多数没有车内电子显示屏,听力残疾人既听不到报站语音,又看不到到达站点的名称显示……”《提案》建议,政府通过出台各种措施推动公交车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活动:本报发起“无障碍随手拍”活动

  要真正了解并推动英雄城的“无障碍”建设,仅靠记者及残障人两三次的体验,无疑是杯水车薪。“这需要更多人一同来参与和监督。”吴顺华表示,无障碍设施对于残障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创造了必要的出行条件,更重要的是消除了残障人与外面世界的隔阂,促使他们愿意走出家门,勇敢地参与社会生活。

  为此,本报今起通过新浪微博发起“无障碍随手拍”活动,如果你在身边发现了原本应该有无障碍设施的地段没有无障碍设施,又或者无障碍设施被人为破坏了,你都可以将其拍下,并加上#无障碍南昌#话题发布微博,并@信息日报或@信报-益言益语,我们将记录你反映的情况并联系相关单位处理。

  同时,针对大家的“无障碍”反馈,本报还将制作省内首张无障碍地图,记录下这个城市对残障人群体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