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升高隐患增多 南昌排灌站用电线路老化严重亟待改造

28.05.2014  12:51

  “以前每次接电抽水时都担心触电,现在可以放心用了。”5月27日,随着水泵马达轰鸣声,池塘里的水哗哗流向菜地,南昌市扬子洲镇上房新村菜农郭南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上房新村的农业排灌电力线路已经“服役”四十年,由于产权属村集体,长期缺少资金用于线路改造与维护,存在线路等问题,电死鱼、电死牛的事件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几年前甚至出现电死人的惨剧,安全隐患重重。在供电部门的帮助下,困扰扬子洲镇上房新村几十年的排灌用电安全隐患彻底消除了。

  扬子洲镇是南昌市民的“菜篮子”,全市三分之一的叶类蔬菜都产自这里。上房新村是当地主要的蔬菜村之一,全村耕地面积2500余亩,其中大部分用于蔬菜种植。村子紧临赣江堤岸,却只有两处小水塘,每逢夏季枯水季节,要从赣江里抽水灌溉。

  随着盛夏晴热高温天气的来临,上房新村的抗旱逐渐开始进入高峰。4月底,记者随青山湖区供电部门技术人员对村里农排线路进行调查,发现了10余处严重安全隐患:电杆大部分已经倾斜、开裂,农排线路甚至与通讯线路捆扎在一起,一旦发生漏电,后果不堪设想。

  上房新村村委会主任郭小云说,村里农排线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建,已经出现严重老化,菜农们普遍使用简易水泵,大多用竹竿挂在经过稻田的低压架空裸导线,把潜水泵丢入水塘抽水,确实很不安全。去年,就因为农排线路漏电,电死了两头牛和一池塘鱼。而且线路是沿村主干道布设,一旦大风吹落电线,很容易出现伤人事故,前些年就出现过电死人的惨剧。

  农排线路是村里自有产权,村里曾多次提出委托供电公司改造,但均因资金来源问题,未能实施。用电不安全也不方便,成了菜农和村民们最大的一块心病。

  5月开始,青山湖区供电公司接下这一棘手难题,将上房新村作为农村安全用电的试点村,投入资金对农业排灌线路进行标准化改造,立了110多根标准电杆,架设380伏低压导线约4000米,并安装了三级漏电保护装置,彻底消除了排灌用电安全隐患。

  然而,农村排灌线路“危机重重”并非个例。有关部门调研发现,属于村组管理的小型电排线路,因长期缺少资金维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此类触电致人死亡占农村触电死亡的八成。由于村级电排线路产权不属于供电公司,亟待各地方政府与供电等部门合力治理。

  记者从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了解到,针对我省农村地区触电伤亡事故频发的局面,该公司部署全面推广应用低压绝缘导线,要求各级供电部门联合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农村配网三级漏电保护的安装和使用,提升农村安全用电水平。

  青山湖区供电公司负责人说,由于供电部门并非农排线路产权单位,因此,也无力对所有农排线路进行改造,治理农排线路安全隐患,亟待各级政府的重视与主导。县、乡、村三级要联合筹集改造资金,明确产权主体责任,供电公司参与技术管理,保证农村排灌用电安全。在资金有限无法全面改造的情况下,建议可以先推动三级漏电保护装置的安装,一旦出现线路漏电可及时切断电源,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