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如何三代共赢?

27.11.2013  21:04

  在不少家庭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已经不仅仅是父母,更多的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据一项全国范围内的隔代教育状况调查显示:中国有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而由此产生的家庭矛盾、教育问题也随之攀升。究竟隔代教育存在怎样的弊端?父母与老人们又该怎样破解孩子教育的矛盾?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海口市部分市民。

   父母

  需要老人帮又怕孩子被带娇

  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孩子,于是,抚养孩子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家庭需要自己的父母帮着带孩子。市民吴淑丽说:“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经验,而且祖辈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但也有许多市民认为,在隔代教育下会培养出一些娇生惯养、任性的孩子,这也让一些年轻的父母烦恼不断。

  “我爸妈都是高中毕业,在那辈人里算是有文化的,可带孩子的方式和我们还是有冲突。”在国贸写字楼上班的陈女士无奈地说。她回忆,一天下班回家后,刚满3岁的女儿从地上爬起来向她奔来,不小心踩到地上的玩具摔倒了,接着女儿便一屁股坐在地上,边砸玩具边哭喊:“都怪你绊我!打你,你坏。”这一幕陈女士很熟悉,女儿每次摔倒了,孩子姥姥就赶紧跑过来抱起哄着,还不忘用巴掌拍着地面说:“都怪它不好,姥姥帮你打它了,没事了。”陈女士意识到,这是女儿每天跟在姥姥身边受到的影响。“我知道我妈心疼孩子,为她护短,但这会让孩子形成总怪罪于别人、不懂自我反思的习惯。

  年轻父母普遍认为,隔代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老人往往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原则,过度迁就和溺爱。

  老人 一心为儿孙反遭埋怨

  11月25日下午,正值学校放学的时间,记者在滨海九小门口看到很多接孩子的家长,其中不乏一些老人。

  今年56岁的老人周云芳的老家在山东青岛,为了带孙子,她把家“”到了海口。在周云芳看来,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自己老了退休了,帮孩子一把天经地义,她说:“孙子从一出生到现在读小学,都是我和老伴在带,虽然累点但是也值了。”因为是从外地来到这里生活,周云芳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我们在这里没什么认识的人,平时生活也相对枯燥,和老伴接送孩子、看看电视。”从青岛到海口,在两位老人的心中意味着选择和舍弃。在对孙子付出心血的同时,周云芳也有些心结,“儿子和儿媳妇对带孙子的要求特别多,比当年带自己孩子累多了。老嫌我们带得不如意,也不知道到底该咋教。”她说,为了孙子该怎么教育的问题,儿子和儿媳妇在家没少“批评”他们,说老两口太宠着孩子了,但是周云芳觉得自己只是尽到了当奶奶的责任,“当年生活条件不好,现在有条件了,就想让孙子过得更好,尽量满足孙子的要求,不愿意让他有一点点不高兴。”周云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和老伴养活了好几个儿女,如今反倒还被埋怨不会带孙子了?面对儿子、儿媳妇的埋怨,周云芳觉得心里很受伤。

   专家

  需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

  “老人总认为退休后没事干,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争着带孩子,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教育专家林育君认为,隔代教育常常面临出力不讨好的窘境,究其根源,一方面,一些祖辈人生的坎坷经历,注定了他们对孙辈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溺爱,会阻碍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另一方面,祖辈们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前,思想意识相对陈旧和固执,会对孩子接受新的知识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到孩子与父母的相处。

  面对隔代教育问题,在“支持”与“反对”间只有一线之隔。林育君表示,隔代教育并非没有可取之处。“祖辈的知识经验丰富,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也能避免走教育弯路,祖辈照顾孙辈,长时间陪着孩子,解除了孩子独处的孤寂和无助,祖孙二人都能获得新的活力,大有裨益。”但他同时也强调,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祖辈应该扮演好“参谋者”的角色,到位但不要越位。林育君说,比如在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人就应该当他们的育儿参谋,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做示范。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也要提醒年轻父母要注意对孩子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在生理、心理、智力和孩子的兴趣爱好等方面,帮助指导幼儿的健康发展。对于老人来说,隔代教育的关键是要能“狠得下心”,得立规矩。“孩子到了爷爷奶奶跟前,免不了想撒撒娇偷偷懒,但不能一味地惯着,要摆事实、讲道理。只要这点做到了,其实隔代教育还是有很多好处的。”(谢舒  刘碧波)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