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城管到底还有多少“最”?

29.05.2014  10:34

  据新华社电26日发布的社科院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称,官员形象危机呈“多元高发”态势,群众认为2013年形象最差的官员群体依次为:城管、学校领导、医院领导、村干部、警察、国企领导和民政干部。(5月28日《京华时报》)

  从该报告中可以看出,所指的城管官员其实较为狭义,仅代表执法类官员,由于城管包罗万象,不仅有城管执法队伍,还有负责城市保洁、绿化、景观等队伍。因此,由于执法不当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以及其重管制,轻服务的管理理念,将城管形象推向最差,这也是预料之中。城管除了形象最差之外,到底还有多少“”?

  负面新闻最多。近年来,城管因执法不当或暴力执法,而致人伤亡事件和引发的群体事件,可谓是接二连三不断,今天不是这里的商贩被打,明天就是那里的城管受伤。城管乱象相当突出,时至今日,人们还未从临武瓜农与城管冲突死亡、延安城管打人、温州灵溪群体事件等阴影中走出来,城管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词,也成为公众时常评议的话题,在负面新闻上,恐怕还没有谁能与之PK。

  临时工队伍最庞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由于受人员编制影响,各地特别是各大城市的城市管理人员编制足襟见肘。一边是城市管理面积的越来越大,城市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一边是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面对这一矛盾,城管部门于是大量聘请临时工,因此,临时工现象成为了城管的一大怪象。时至今日,临时工不仅因为工资低可节省大笔经费开支,也因能随人走人而成为担责的工具。据北京市政协2011年撰写的调研报告可知,北京当时有城管临时工达6500人;从2009年武汉市城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当时该市城管临时工就达4200余人,在一些城市城管临时工人数已远超在编人员数量。

  工作内容最繁杂。如今的城管在某些不了解内情的人眼里,除了吆喝商贩,就是收别人的摊摊。其实不然,时下的城管其管理内容包罗万象,美其名曰叫具有综合职能,更有甚者还冠以“大城管”。什么环境卫生、下水道、窨井盖、路灯、景观灯、广告招牌、公共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秩序、扬尘污染等等,可谓是包罗万象。有人说城管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其说法一点不为过。城管已经成为政府的一个“”,啥不好管的,啥管理困难的,啥新增的管理事项都往这个筐里装。导致城管者无从适应,疲于应付,甚至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当然,城管之“”还远不止这些,网上热传的“给我三千城管,收复钓鱼岛”看似一个笑话,但确实反映出网友对城管的一种看法。如此种种的城管之“”,其实不是成绩的炫耀,也更谈不上城管的骄傲,恰恰相反,而是暴露出一个个的问题,也是城管人的一道道硬伤。城管要重塑形象,摘掉最差的帽子,迫切需要解决的还不只是暴力执法问题,依笔者看,还应在管理理念创新上下功夫,少玩花拳绣腿,真正使其从管制向服务的转变;更应注重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加速城市管理立法进程,用法来约束其管理职能和权限,用法治来克服人治的弊端;也应在城市管理上践行群众路线,走管好城市为人民,管理城市依靠人民的道路,引导社会的广泛参与,求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否则城管之“”将演变成城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