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参加省委首批社教试点运动

13.08.2014  22:41

  □易资庆周玉中

  1964年10月,资溪县委共组织了240多名资溪干部参加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期社教工作团在抚州专区临川县南头公社开展的首批社教试点运动,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当时中央有指示下达,要求各省的省委书记、地委书记、县委书记都要下去搞一次社教运动,亲自蹲点。于是江西省委杨尚奎书记更名换姓为易强,带了五十多个人,包括省纪委副书记吴坚、省委农工部徐成江处长等一起来到抚州临川南头公社良溪大队搞社教试点运动。良溪大队由南下干部、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王田有任工作队长。

  按规定,工作队员一律吃素,不许吃晕,不仅鸡、鱼、肉、蛋不能吃,酒也不能喝,连豆腐都不能吃,只能吃青菜、萝卜、茭笋、红薯、芋头等,生活非常艰苦。队员都住在大队部或贫农家里,杨尚奎和他夫人水静就住队部一个房间(水静负责抚州社教工作简报总编辑)。工作队员白天下田劳动,晚上分头开会,进行访贫问苦调查,发动群众对干部提意见、揭问题。与贫下中农交朋友成立贫协组织,与他们打成一片,促膝谈心,了解民情,打开局面。我们住在大队部或贫农家里,与贫下中农过着“三同”日子(同吃、同住、同劳动)。尽管农民在派饭时有煎蛋等荤菜上桌,但工作组规定一律不准吃百姓荤食,只准吃素食过苦行僧生活,每餐派饭交4两粮票、壹角伍分钱现金。不吃荤食在开始几个月还能熬得住,但时间一长便有浮肿等营养不良的反应出现。我们工作组副组长徐仲怀(时任资溪县人委办公室主任)脑子较灵活,他发现这一情况后就邀我们肩挑尿桶腰系围布去抚州街上换尿为队上积肥,并借此时机自费上馆子店大吃一顿,定期开洋荤。

  在年终分配中,我们工作组认真审查大队、生产队干部的劳动工分,发现有的干部多记或乱记工分。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工分,我们要坚决减掉,以确保社员增产增收。开始有的干部对清理集体工分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这是有意钻干部的牛角尖,是对干部要求过严。针对这种“四清与四不清”干部的思想矛盾,大队党支部和社教工作组及时对干部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干部认识到多占工分的危害性,立即主动退出多占的工分,并检查自己多占工分的错误。龚溪三队队长唐锦龙带头将自己多占的六百多分剔减下来了,使社员很满意,社员集体生产积极性也更高了。全大队共剔除不合理工分4000多分。

  在省委蹲点的良溪大队,工作组也根据群众揭发,调查到大队支部书记在解放前曾给国民党当官的做过马伕勤杂人员,这此人入党时就已向党组织如实交待了这方面历史。现社教又把这个事揪出来,他定会悲观背包袱,甚至轻生。易强(省委杨书记)当即指示工作队要稳妥掌握政策,对这种组织已作过处理的一般历史问题,不要再去追究细搞下去,如果添枝加叶再追究下去,大队书记没法当,弄急了当事人还会有轻生念头出现。

  正是省委杨书记正确掌握运动分寸,把握了抚州社教的政策航向,才使运动顺利开展。经工作组做工作,该支部书记哭诉说,是杨书记等省委领导救了他,使他放下身上的包袱,轻装上阵。杨书记为此及时深入抚州地委听取社教有关汇报,在会上特别强调,社教不能搞尖锐批斗和出现死人问题。良溪大队搞社教的成功经验已总结形成材料下发到全省推广,使一些“宁左勿右”的思想得到及时纠正,我们工作队员也受到深刻教育。光阴荏苒,每回忆起当年参加省委社教试点运动的艰难历程,我都感慨万分。感谢省委书记杨尚奎在当时能拨乱反正指正航向,使省委社教试点运动在抚州临川南头公社顺利开展。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