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优成势 “聚”力升级(图)

23.04.2015  14:08

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之一汇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包装下线的药品。本报记者 朱文标摄

  江西日报记者 黄继妍

  “有公路的地方就有家具厂,几乎家家户户都跟家具产业有关。”在赣州市南康区,家具产业历经20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华丽转身:家具产业年产值突破700亿元,市场交易面积达16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出口触角伸向了全世界十几个国家,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家具产业基地。

  从“木匠之乡”到“家具王国”,南康家具完美阐释了产业集群的巨大魅力。放眼赣鄱,永修有机硅、樟树医药、金溪香料……一个个特色产业集群,在全省产业版图中格外耀眼。

  2014年,我省60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098.3亿元,几乎撑起了全省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一。一个个产业集群就像一台台发动机,驱动全省产业“”优成势、“”力升级。

  集中力量,推动集群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南昌,一个小蓝经开区就聚集了129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拥有6个整车项目及美国伟世通、天纳克、上海宝钢等152个零部件项目,成为江西汽车零部件企业最齐全、最集中的区域。在吉安,一个电子信息产业就聚集了380多家电子信息及配套企业,不仅在江西首屈一指,还创造了多个全国、全球第一,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坚定不移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是破除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十分重视,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帮助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困难,要求各地做好产业规划,在厘清、理顺产业链的基础上,做好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提升产业效益。

  我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不仅摸清了工业产业集群的家底,还出台了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1+3”文件,突出抓好60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培育20个工业示范产业集群、支持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协调服务,推动工业产业集群迈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去年,全省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同比增长24.3%、36.3%,分别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12.5个、22.3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50.6%、50.9%。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增加到35个,超200亿元产业集群达到11个,南康家具、新余钢铁两个产业集群突破600亿元。

  集群共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以“”聚,业以“”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市场竞争不只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的竞争。产业越集聚,产业链就会越完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中国药都”樟树,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千年美誉。这里,药市、药企、药地、药会齐头并进;生产、加工、销售、科研链式发展。114家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在此集聚,千余种产品由此扩散。强大的集群竞争力,让这个现代医药产业全球闻名。

  作为进贤的第一大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已聚集了12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产业链上相互配套、空间分布上相对聚集、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全省医疗器械的70%。一次性输液器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31%,拥有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

  “中国直升机摇篮”景德镇,拥有直升机整机与配套企业近50家。这里已具备研制和批量生产多用途和多型号直升机及零部件能力,先后承担和完成了我国众多军民用直升机型号系列的科研生产任务,代表了中国直升机的发展水平。

  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一批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的重点优势企业相继涌现,正在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由生产工厂向集群品牌升级。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不仅聚集了相关企业11866户,建立各种公共服务平台106家,集聚各类服务机构517个,还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03个、省级名牌产品499个。

  时不我待,产业集群期待升级提速

  省工信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南康家具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总量上500亿元台阶的两个集群之一,最重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企业集聚效应非常明显、公共平台建设极具特色、政府部门服务非常到位。但是,从全省来看,由于起步晚、发展不均衡,不少产业集群存在规模不大、发展不足、创新不强、支撑体系不健全等差距,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

  差距就是潜力。下一步,我省将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每个设区市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重点发展2至3个产业集群,各县(市、区)制定1至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完善产业集群推进工作体系,形成发展合力,协调推进集群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和品牌经营、资本运作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引导鼓励各类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加强上下游产业及企业合作和协作配套。整合全省工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优先保障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电力供应和直供电试点,优先落实煤炭等资源供给,优先协调成品油供应,优先保证铁路货物运输。提升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