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宁:精准扶贫还需剥离“掺假”水分

30.09.2015  15:30

  从当前至10月下旬,山东省将在全省范围内核实贫困人口数据,那些名不副实的贫困户,将被移出帮扶名录。记者从山东省政府了解到,2014年山东省对7万多个行政村、7000多万农业人口进行了贫困精准识别,个别地方存在人为把贫困户指标分解到贫困县和贫困村,致贫原因不够准确,扶贫需求不够清晰等问题。(9月28日 人民网)

  近年来,个别村组将富裕户冒充报为贫困户的事件屡见不鲜,西安市民政部门首次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定期发放“低保金”制度,营仁村个别村干部却未经任何评议和公示,以自己或家属的名义申请低保金,使得村里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众失去了得到救助的机会。更有甚者,在旬阳政府网站关于安康旬阳县贫困户名单中,桐木镇磨场沟村的贫困户基本上全部是村长、村支书的亲属及其本人。这样冒充贫困户的现象比比皆是,看来要实现精准扶贫,还需剥离那些滥竽充数掺杂“水分”的贫困户。

  贫困户中掺假,工作人员对村民条件了解的不够透彻是重要原因。如何查验一个贫困户是真贫还是假贫,要从多个方面全面比较。要“”,看农户是否有多处房产,是否购买机动车,是否有可靠的经济来源;要“”,通过了解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计算人均纯收入,对人均年收入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即可判定该农户不符合贫困户条件。要“”,乡镇工作的同志会同村书记、村长、村民代表综合多方信息,对一些争议较大的农户进行再讨论,最终确定该农户是否是贫困户。

  不仅如此,由于政策宣传渠道不畅,大部门村民们对贫困户的标准和范围都不是十分清楚,这极大限制了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对于贫困户的认定,各级部门应当成立农村贫困户信息建库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召开村民会议,为村民详细讲解贫困户评定标准,让村民们对贫户困的标准心中有数。村民们都了解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就好进行了,通过问邻居、问村民、问村干,评定农户是否符合贫困户基本条件,这样评定也就显得更加立体全面。

  另外,富裕的家庭无限占用贫困名额享受贫困补助,显然合理的监管监督难逃其咎。对于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要进一步全方位筛选,全过程公开扶贫对象,并对贫困户实行建档立卡,核准出来的贫困户名单以村为单位,在村内的公共场所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24小时举报电话、明查暗访等方法,坚决清退假贫困户。对于党员干部借用手中权力为自己或他们谋取福利的,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如此看来,只有把贫困户精准申报和复核工作做细做实,才能挤掉“水分”,识别真假,才能把惠民实惠真正送到贫困的村民手中,让真正贫困的村民感受到政府的温暖,提升群众的满足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