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营救事件传递人道主义精神

05.01.2014  12:38

当俄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上52名乘客身陷绝境,营救是最正确的价值选择。这种价值永远也不会过时,它的内核就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冒着危险去救他人,他人得救了,自己却受困了。这是我国南极“雪龙”号科考船营救事件中的一条故事发展主线。人们期待“雪龙”号早日脱困,关切船上的食物保暖诸情况,祈盼1月6日能迎来重大脱困时机。

有一种调侃认为,这是为了急欲塑造自己的国际形象,而使自己身陷绝境的鲁莽行动,它是一种新的“形象工程”。这种观念因其陈旧与无聊不值一驳。我们倒是可以从这一事件进程中,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其中始终恒定的中国价值。

中国人向来讲急人所困、解人所难。当俄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客船上52名乘客身陷绝境,营救是最正确的价值选择。这种价值永远也不会过时,它的内核就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召唤下,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南极光”号极地考察破冰船配合下,成功使52人脱险,避免了危险。这样的行动,让国际社会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义无反顾的价值崇尚。

救人总是会有危险的,何况在极地那种特殊条件下?如果没意识到危险鲁莽而行,并不明智。但看到了困难和风险,却仍毅然而行,这样的选择是高尚。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冒着极大风险,成功完成对遇险俄罗斯籍客轮的救援行动,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荣誉”,这种荣誉体现的就是中国人的高尚价值。

舍生取义是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在生命危险、利益受损等考量面前,我们选择了义,这是中国人传统义利观在新时代的彰显。体现在外交领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正确义利观。在国际交往中如果重利轻义,我们是没有朋友的。“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朋友才会遍天下。

面对危险怎么办?这是接下来所必然面对的问题。“雪龙”号船及船上101名人员的被困,牵动全国民众的心,周遭是浮冰,头顶是气旋,依靠自身破冰能力暂时难以脱困,目前只能依靠该区域天气变化和海冰变化而脱身。这的确有碰运气的成分,但前后方的联动,科学脱险办法的运用,及时脱险的成功概率很大。

当此之际,最需要的是战胜困难、不畏危险的乐观主义精神。遇到困难往后退,遇到危险先泄气,遇到代价先计较,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没有朋友,也很难在做人做事领域取得成功。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我们为“雪龙”号的营救感到高兴和自豪,殷切期待他们早日脱险平安返回。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