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补贴”的背后思考

13.03.2014  12:40

  中新网3月13日电 今年两会上涌现了大批雾霾相关的提案,其中一项由北京政协副主委谢朝华提交的“护肺提案”成为两会期间最受关注的提案之一,提案中涉及的雾霾补贴也引爆了民间的讨论热情。

  在大批的提案中,为什么“护肺提案”最受关注?人民网评论文章指出,与其他“雾霾提案”纷纷聚焦于“”不同,这项提案的关注点在“”,主要讨论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对人体肺部健康的危害。将关注点聚焦在雾霾天气下的户外工作者身上,彰显了鲜明的权利思维,反映出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迫切愿望。“护肺提案”提案不仅关注人的健康权利,而且非常接地气地把目光投向那些最受雾霾影响的人群,这是一份有“温度”的提案。

  群众心声:“雾霾补贴”怎么花?

  “雾霾补贴”提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引发了网民的热议,焦点集中于补贴“发给谁” “谁来发”“怎么花”三个问题。

  有网友表示“要发补贴,也先发给环卫工人吧,人家顶着寂静岭一样的天气在扫地,那可是用绳命在工作”,有的网友却认为“我们同呼吸,同命运,补贴人人有份”,而北京政协副秘书长谢朝华“呼吁政府尽快出台‘雾霾补贴’,优先为环卫工、建筑工、快递员、交警等户外工作者提供护肺支持,保障市民健康呼吸的权益”。

  至于“谁来发”,有网友支持国家财政与企业共同负担补贴,同于“家电下乡补贴”,国家和地方财政出资,企业让利,给消费者双重补贴。谢朝华则认为可以参考“高温补贴”的模式,由企业发放,而后在企业所得税中扣除。

  最后“怎么花”是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护肺提案”建议雾霾补贴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经济补偿,而应该像高温补贴用于采购清凉饮料一样,让雾霾补贴帮助户外工作者采购到“靠谱”的护肺产品。

   产学研结合开启有效治霾新模式

  事实上,“护肺提案”更重要的精神在于透过“雾霾补贴”聚合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力量来治理雾霾。雾霾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综合工程,必须运用政府规范、产业调整、科研攻关等手段,打组合拳、持久战。当前防霾市场鱼龙混杂,缺乏行业标准、规范标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缺少权威的指引,一个有效的市场疏导机制亟待出台。提案则建议由政府牵头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雾霾防治课题的“产学研”攻关,加速研究成果转化,纠正目前雾霾用品市场乱象。

  对于产学研联合攻关雾霾防治的课题,谢朝华在提案中以广州白云山潘高寿绿肺基金与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PM2.5伤害防治研究项目作为举例,该项目发现对于雾霾导致肺泡细胞损伤的情况,蜜炼川贝枇杷膏、治咳川贝枇杷露可以减少细胞内容物的流出,抑制炎症因子,减少肺损伤。提案倡议药企和学府联合攻关,为PM2.5伤害的防护与治疗课题打开突破,国家可以出台政策,重点扶持一批有突破的产学研项目,疏导雾霾经济大产业朝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对于潘高寿在中医药领域率先开展PM2.5危害的防护与治疗课题先河,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表示,产学研相结合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慢,在欧美发达国家是主流趋势,应当让研究成果与社会直接结合,产生实际的社会价值。

  对此,广州白云山潘高寿药业总经理杨东升透露,会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目前潘高寿药业先后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主要就中药在防治雾霾可行性进行研究,接下来会探讨人群防治雾霾的科研方案,希望以中医药为防治雾霾打开突破口,为政府抗霾争取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雾霾是举国体制”,政府、学界、市民应合力“用妙方

  一直关注雾霾问题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于3月11日接受央视《今日说法》栏目采访时说到:“雾霾绝对是一个举国体制,各行各业需要同时行动”。如果政府与各行业、各阶层能群策群力,5年时间,大家便会感觉到改善,而对于雾霾补贴,也应从以下几点去理解:

  一、用于溯源治污。对抗雾霾天气,补贴不是目标,治污才是根本。但是,从国外的治理经验看,治霾必然是一项跨度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源头治理固然要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上,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使雾霾的伤害降到最低,也是不应该回避的问题。

  二、用于技术研发。加大对PM2.5产学研课题的扶持政策,引导市民健康生活习惯培养,扶持护肺用品等大健康产业发展,亦是为人民服务的应有之义。

  三、用于个体民生。地方政府向污染企业收取了税费,更可能对后者处以不菲的罚款,这些钱除了用于治理环境污染,补偿社会与民众也是合理选项。另一方面,政府理当承担守夜人之责,发放有关补贴也是加大对公共健康的投入,补助了医疗卫生的需求方。

  发放雾霾补贴只是一种举措,更重要的是社会上下树立生活积极乐观的信心。市民主动应对、学界发力研究、政府引导支持,在各方合力下,从容“用妙方”而不是“乱投医”,才能真正把大气治污这份沉甸甸的民生重担挑起,才能用清新空气体现我们的宗旨和信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蓝天白云将会回归,使人民群众看到幸福的愿景,找到幸福的感觉。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