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2市中“霾伏”:冷空气不给力 赶不走污染
11月3日,仿古游船在雾霾中的苏州环城河上行驶。 当日,江苏多地出现雾霾,能见度下降。
新华社发(王建中 摄)
美丽中国
不能“霾头苦干”
@人民日报:雾霾!雾霾!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52年来最多。雾霾模糊的,不仅是视线,更有持续发展的前景:当呼吸变得沉重,GDP有什么用?当健康成为奢望,发展有什么用?畸形增长,无异于饮鸩止渴;美丽中国,不能“霾头苦干”。转型升级不容迟疑,请给我们及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和畅快呼吸!
周末的空气质量真是“弱爆了”。昨天,南京依旧是灰霾天,全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不但空气质量指数一直处于污染状态,人体感觉也一直是“过桥不见桥,五米之外人影飘飘”。这样的天气,即便是难得的周末,也让人丧失了出门的欲望。今天,根据昨晚“@南京环保”发布的空气污染预警,预计仍维持轻度至中度污染。现代快报记者 吴怡
南京逼近中度污染
早晨能见度不足一公里
“我在大钟亭,东面的紫金山现在一点都看不到…… ”“从大桥上往市区方向看,只能看到桥头堡,市区啥都看不到!”继上周六之后,昨天南京依然是灰蒙蒙一片,两个人只要站得稍远一点,就看不清对方,产生了强烈的“朦胧感”,但一点也不让人觉得美,因为是灰色的。
昨天早上,“@南京气象”发出微博称,由于近地层的湿度较大,风力偏小,昨天早上,南京市的能见度较差,全市各主要路段的能见度只有1-2公里,局部地区甚至不足1公里。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徐州、连云港等地,低能见度天气更明显。
PM2.5全天超标
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指数也不好看。根据南京气象监测网站数据显示,截至昨天傍晚6点,南京空气质量指数(AQI)为143,虽然还处在轻度污染,但距离150的中度污染线已经十分接近。从全市各个国控监测点来看,PM2.5和PM10的浓度全天超过“污染线”,下午三四点的污染物浓度普遍达到峰值,其中仙林大学城监测点下午3点,PM2.5浓度达到了每立方米191微克,接近重度污染水平。迈皋桥监测点,下午3点的PM10达到中度污染。
面对接连恶劣的天气,昨天,“@南京环保”连发多条微博作出解释,称“周末,雾锁石城。这是自北向南过境冷空气引起的一次污染过程。”
江苏12个城市污染天
雾霾天“锁住”的不仅是南京,还包括了江苏绝大部分地区。从江苏省环保厅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控,截至昨天傍晚6点,江苏只有盐城一个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其余12市全部污染,其中,宿迁、无锡和连云港是中度污染,其余9个城市轻度污染。
除了江苏,这两天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也很严重。昨天,“@人民日报”专门发微博,提出不能面对雾霾“霾头苦干”。
仍维持轻度
至中度污染
冷空气来了,是不是空气质量会好转?昨天,“@南京环保”连发三条冷空气过境空气污染预警,让小伙伴们的心都凉了。昨晚11点,“@南京环保”发第三条预警,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当前冷空气已到达南京,但强度弱,风力较小,对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预计今天仍维持轻度至中度污染。
“近期受区域性雾霾天气影响,大气扩散条件较差,江苏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出现轻度至中度污染。”“@南京环保”分析。
经常有市民会抱怨,空气质量预报不准。记者了解到,南京市环保局正与市气象局联合会商,尝试“台风预报”模式,进行冷空气过境、静稳天气等重污染的“过程预报”,预测可能带来的污染程度,预报污染物在哪里形成、何时到达南京等一系列过程。这个仿台风模式能够预报未来24小时,最多48小时的空气污染情况,内容包括第二天的空气质量指数,主要污染物是什么等等。市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这种空气污染预报并不能说完全准确,主要还得依托于气象部门的空气预报。
多云到晴
早晨可能有雾
快报讯(记者 刘伟伟) 昨夜一股冷空气影响后,今天全省的天气会比前几天“开朗”很多,将逐渐转为多云或晴好状态。早上淮河以南部分地区仍可能出现雾或浓雾,太阳升起之后,雾散天晴。
新的一周,全省大部分的地区气温缓慢上升再略有下降,南京的最高温基本维持在20℃左右。
此外,周一到周五天气时晴时阴,到周末可能会下雨。
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由于没有持续的强冷空气,降雨也不多,本周内雾霾仍然不时现身。
中央气象台预计,5日至8日,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间歇性雾、霾天气。
今天
明天
后天
南京三日天气
多云到晴,早晨局部地区有雾或浓雾,偏北风3~4级,10~20℃
多云到阴,10~20℃
阴到多云,10~20℃
85%以上城市
空气质量不达标
环保部环规院总工程师王金南昨在宁谈环境污染
85%以上城市
空气质量不达标
昨天上午,由农工党中央、“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主办,农工党江苏省委、江苏省环保厅共同承办的第25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南京举行。农工党中央生态环境工作委员会主任、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作了《中国的环境挑战与战略规划》报告。
王金南介绍,实行新标准后,全国85%以上的城市空气质量都不达标,而这50年来,城市空气能见度平均减少了10公里,我们的视线越来越模糊。
50年间能见度
平均降低10公里
王金南表示:“大气中污染物的增多,使得能见度减少,灰霾天数不断增加,以南京为例,2010年南京灰霾天就达到了211天。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50年间全国城市的能见度平均减少了10公里。”
从空气质量情况来看,王金南表示,在2012年以前,按照老的标准,全国85%以上的城市,空气质量都是达标的,2012年,引入了PM2.5作为监控的项目之一,“结果实行新标准以后,全国85%以上乃至90%的城市,空气质量都不达标。”
40年间“劣五类”水
从10%上涨到30%
除了大气污染,水污染也成为目前难以忽视的问题。在40年间,全国湖泊中,“劣五类”水,也就是水质最差的水的比重,从10%上升到了30%。而饮用水方面,截至2010年,全国有一亿农村人口饮用水都不安全。
六大食物
能对抗PM2.5?
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昨天,“@江苏气象”发了一条微博,提到六大对抗PM2.5的食物。“中医养生理论提到遭遇PM2.5可多吃清肺食物,增强肺的自我清洁能力,下面就推荐6种清肺食物吧:1、山药 2、白萝卜 3、莲藕 4、银耳 5、雪梨 6、猪血。”面对雾霾天,这些食物真的能够抵抗颗粒物的侵袭吗?
年初就在传“清肺”食物
现代快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实际上这种“清肺食物”的说法,早在今年年初,PM2.5的概念成型不久之时就被广泛流传。尤其是猪血,深得“清肺”理论的重视。
提出说法的这些人认为,这些食物有利于携带细颗粒物排出人体,而“依据”是吃了之后大便变黑。
专家:这种说法不科学
这种说法是否科学?有不少专家和网站都对此作了探讨,最终的结论是“不科学”。 “果壳网”专门针对这种说法发帖,认为粉尘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来自物理作用。要“清除”它们,就得让“清洁工”与它们见面。而食物从消化道进入体内,经过胃肠,大分子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这也就意味着,食物跟那些大于0.1微米的颗粒完全没有见面的机会,自然也就无法清除。
传统医学里的“清肺”,一般是指减缓跟呼吸道有关的症状,比如咳嗽、痰多等等。所谓的“清肺食物”能够抵抗颗粒物的侵袭,不过是现代人的牵强附会和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