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话题】万不可为体育而荒废了学业
【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奥话题】
正在南京参加青奥会的国际网球联合会主席、国际自行车联盟主席等单项国际体育组织首脑,向刚刚踏入体坛、正蓄力向更高阶段迈进的孩子们提出忠告:千万不要因体育而放弃学业。无论是国际网联主席比蒂,还是国际自盟主席库克森,他们都没有在自己的运动生涯中达到顶峰,但在另一条轨迹上获得了成功,他们不约而同地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比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教育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当然包括来参加青奥会的孩子们,我这么大年纪了,也都没有放弃学习新的知识。当这些孩子们在青奥赛场上打拼的时候,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他们不可能都成为顶尖的职业网球选手。如果能接受完整的教育,他们就可以在运动生涯结束之后寻找其他的发展道路。”他说:“我18岁时就已入选国家队。尽管当时看上去有前途,但我认识到,对我而言,网球将是伴随一生的嗜好,而绝非谋生手段。我读过大学,从事电信行业多年,然后再次返回网球事业,成为意大利网协主席、欧洲网协主席,最终当选国际网联主席。我鼓励年轻人做好准备,拓展思维,想想自己能否在网球场外为网球做点事。”
国际自盟主席库克森与比蒂有着相似的发展道路。他表示年轻人要重视教育:“我给年轻人的忠告就是——教育非常重要。要知道只有一部分运动员能成为顶尖职业选手,并且以此为生。对于小运动员而言,可能没法看得那么远,但只要你足够智慧,你总能找到平衡,在训练和学习之间寻找黄金分割点。”
毋庸讳言,两位“过来人”的忠告对于中国年轻运动员尤为重要。当我们在汇集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青奥会上为一个个希望之星喝彩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当中很多人的文化水平与同龄人相比还存在差距,而日后能在世界体坛“功成名就”者也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成材率极低的体育人才后备大军,如果在失去体育这条腿时,文化那条腿已先行“残废”,那他们的出路和前途就令人担忧。青少年运动员,不能因为选择体育而受累一辈子。
中国目前仅在少体校受训的学生就有30万人之多,但每一届奥运会只有几百人参加,每年能成为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也不过百十来人。如果我们仍坚持走重专业训练而轻文化教育的人才培养道路,那么,那些被残酷的竞技体育所淘汰的青少年运动员,乃至那些功成身退的体育名将,由于文化水平偏低而缺乏生存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会成为社会不能承受之痛。
“不能因为体育而荒废了学业”,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体育部门及教育部门必须重视起来,青少年选手必须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具有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中国体育才能人才不断,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从而真正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