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姜文何以两次被颁“脏烟灰缸奖”?

15.05.2015  12:54

  因电影中吸烟镜头最多,姜文导演的《一步之遥》获颁2014年度“脏烟灰缸奖”。这已经是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以下简称控烟协会)第二次将该奖颁给姜文的电影;与此相反,《爸爸去哪儿1》等9部电影、《飞哥大英雄》等9部电视剧获“无烟影视奖”。(《北京青年报》5月14日)

  早在2011年,姜文的《让子弹飞》就获得了2010年影片“脏烟灰缸奖”,仅仅时隔4年,姜文又获此殊荣,真不知道姜文该作何感想?两次获得“脏烟灰缸奖”,足见姜文对影视剧禁烟的麻木不仁和熟视无睹。

  也许在姜文看来,电影中的吸烟镜头,是“艺术需要”,更是“个性化表达”,对于表现人物心理、现场氛围很需要,吸烟镜头完全是为剧情服务,如果没有这些吸烟镜头,很难足够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是姜文的想法和做法有失偏颇。

  表现人物心理和现场氛围,不用吸烟的镜头,完全可以用其他形式代替吸烟表现人物心理、现场氛围的情节,像鲁迅这样的历史名人,在公众多年的印象习惯中往往是烟不离手,甚至吸烟已经成为鲁迅个性化的标志之一,但是,不抽烟的鲁迅,也能写出伟大的作品,抽烟只是作家的某种生活习惯。生活中的鲁迅说不定还有其他不良习惯,难道为了艺术创作就都要表现出来吗?不抽烟的鲁迅还是鲁迅。

  姜文之所以肆无忌惮在电影中大量加入吸烟镜头,其实还是姜文本人对于吸烟危害健康的无知和知之甚少。吸烟减少寿命;烟影响睡眠质量;吸烟影响生育功能;

  吸烟增加流产危险;吸烟导致肺部疾病;吸烟诱发心血管疾病;吸烟导致骨质疏松;吸烟致癌……如果姜文平时就多些健康养生的文化素养,那么也许就不会那么疯狂的使用吸烟镜头。

  导演不仅需要专业水平高,更需要是个杂家,对社会不仅要熟悉洞悉,更要体现社会责任感。如今,青少年吸烟率越来越高,年龄层级越来越低,青少年烟民越来越多,影视作品吸烟对青少年吸烟造成的潜移默化影响不可小觑。科学的调查数据表明,超过1/3的青少年是在看了电影后学会抽烟的,不吸烟的青少年如果其偶像吸烟,则他们对吸烟行为认同的可能性提高16倍。如果姜文知道这些数据,有些社会责任感,想必姜文的电影吸烟镜头就会减少甚至不用。

  从更大的社会性性价比来讲,纵使因为有吸烟镜头让电影的艺术性提高了不少,但是和对青少年吸烟的教唆性相比,电影的艺术性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一部好电影,所呈现的正能量和积极健康的要素越多,才是真正的好电影;反之,如果为了艺术需要,呈现了更多的消极、不健康的要素,这样的电影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实,“电影禁烟”,国外的经验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比如在美国,电影协会将吸烟镜头列为电影评级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目前已经考虑将含有吸烟镜头的电影一律列为“R”级别,即限制17岁或17岁以下观众观看。迪士尼公司已经宣布,今后该公司出品的面向家庭观众的影片将杜绝吸烟镜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含烟草的电影数量达到顶峰,有将近4000部,到2009年时,145部最受欢迎的电影中,超过一半完全没有出现烟草制品。而在欧洲,很多国家直接将“电影中有吸烟镜头”的字样贴在海报上,警示观众,看起来跟烟盒上贴着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而泰国则以政府条令的形式规定,对电视上放映的连续剧或影片中出现的吸烟画面必须用马赛克等方式加以处理;至于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地区,更是规定有吸烟镜头的影视作品需家长陪同观看。

  但愿姜文第二次获得“脏烟灰缸奖”后,能够脸红起来,能够警觉起来,能够知耻而后勇,在以后的电影中少用或者不用吸烟镜头,为《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中国青少年控烟献出自己的应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