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 老区长新

14.10.2022  15:20

  来到铜鼓,“生态美”令人陶醉、“老区红”令人崇敬、“产业兴”令人振奋。在这里,绵延千年的客家文化历久弥新,铁心护绿的生态理念浸润心田,拼搏奉献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铜鼓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旅兴县、依法治县”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抓落实活动年“三拼三促”,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改革创新出彩争先,生态文明巩固拓展,文旅产业活力迸发,民生事业不断改善,“两山”转化之路越走越宽……

  一幅开放、创新、文明、和谐新铜鼓的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久久为功 夯实生态家底

  “生态立县”是铜鼓30多年的坚守。经过全县上下的长情呵护,铜鼓的绿、铜鼓的美日益为世人所知并有口皆碑。

  近年来,铜鼓收获了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等一张张生态“金字招牌”,享有“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宁红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等美誉。这一切不仅折射了铜鼓县生态资源优渥,更是对铜鼓县干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付出的肯定。

  铜鼓县森林覆盖率达88.04%,排名全省第一;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7万个/立方厘米,被誉为“天然氧吧”;铜鼓还有中国最大的野生红豆杉群落,数量多达100余万株,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绿心”。

  铜鼓是修河的源头,源头水质常年稳定在一类水标准,位列全省五大河流源头首位;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一些对水质环境要求非常高的野生水生重点保护动物,像娃娃鱼、棘胸蛙等在铜鼓山涧溪流里栖息繁殖、屡见不鲜。

  为了保护生态,铜鼓恪守“生态、耕地、水资源”三条红线,从“十一五”开始,推行全域封山育林。近年来,全面推行林长制和河长制,全县区划成306个森林资源管护网格,聘请460名护林员,实现对辖区内山头、地块全覆盖。

  铜鼓县森林资源丰富,早在2016年,铜鼓县就开展了符合开发条件的林地调查,并形成基础数据库。按照当前市场已实施的碳汇项目测算,全县所有商品林产生的碳汇价值约为每年4000万元。铜鼓着手林业碳汇开发“卖空气”,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森林生态价值的补偿。

  治山更兼理水,铜鼓县为呵护修河,在全县实现县级、乡(镇、场)级、村级和水库河长制全覆盖,还创新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机制,对于盗伐、滥伐林木等刑事犯罪案件,将被告人能否恢复生态环境作为变更强制措施及定罪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破解了“毁林者服刑、荒山依旧在”的难题。此外,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离任审计,实行“一票否决”。

  久久为功,铜鼓县的生态家底更厚实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大地更绿了。今年上半年,全县PM2.5浓度月均值、空气质量优良率均排名宜春市第一,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提速升级 壮大生态经济

  依托优越的资源禀赋,近年来,铜鼓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利用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铜鼓县坚持把生态工业作为县域发展的“压舱石”,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笋(竹)精深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18年以来,铜鼓竹制品加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后,开发牙签瓶模具,将产品出口到欧美、非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铜鼓奔步科技在生产竹键盘、竹鼠标的同时,还开发出了竹计算器、竹音箱、竹汽车内饰等产品。

  生物医药一直是铜鼓的优势产业。为打破药材基地建设滞后的瓶颈,近两年,铜鼓引进江西西雅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高标准种植中药材黄精,开发出黄精果脯、黄精茶、黄精酒、九蒸九晒黄精等十多个产品。

  铜鼓新引进了生物医药EPCM、薪太软、“乡村振兴+元宇宙”等一批数字经济项目;深入实施“满园扩园”“调区扩区”行动,积极打造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数字医药产业园顺利完工。今年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7.6%、18.5%;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85%,增幅居宜春市第二。

  推出文旅精品,吸引八方来客。近年来,铜鼓县委、县政府明确“文旅兴县”战略,出台一系列政策,使生态旅游“红绿”交辉。重点创建秋收起义纪念地、汤里文化旅游度假区、天柱峰景区三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七星岭滑雪场、成缘谷分别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3A级乡村旅游点。积极打造红色研学教育基地和湘赣边区域旅游目的地,武曲宫、奎光书院、灯星台等红色旧址完成修缮提升,投资10亿元的太阳岭文旅项目正式启动。

  铜鼓把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鼓文化等和旅游有机结合。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红色传承、温泉养生、长寿康养、民俗体验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8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和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铜鼓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借助“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铜鼓实施品牌精品战略,重点发展黄精、竹笋、茶叶三大富硒产业,新建高山茶园2000亩,建成茶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个,培育和引进茶叶、黄精龙头企业各1家;黄精种植面积稳步扩大,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8400亩,“铜鼓黄精”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目前,全县有机基地认证面积达63万亩、有机认证品种56个,有机农业产值达7.56亿元,被列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县。

   枝叶关情 改善民生保障

  铜鼓县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之一,是全国一类革命老区。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该县近年来在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忘初心,传承“老区红”,做活“生态绿”,赋能乡村振兴,提升城乡颜值,改善民生保障,让百姓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一年多来,铜鼓县聚焦民生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民生投入上舍得花真金白银,十大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温暖直抵群众心坎。

  令铜鼓市民感受最深的,是城市形象的显著提升。“一河两岸”新颜崭露,第四小学、体育场馆建成投入使用,温泉大道、凤山北路、污水管网修复等加速建设,升级改造背街小巷14条,修复路灯、景观灯2600盏,新建停车场9个。

  围绕民生痛点难点,铜鼓县着力解决群众烦心事。全县已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8万份,加快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80个村卫生所开通门诊统筹即时结算,“智慧医疗”信息化一期、新建人民医院项目有序推进。温泉小区等6个安置点有序推进,凤凰山健身绿道等一批体育健身项目基本完工。第四小学今秋季已开始招生,铜鼓中学新校区、铜鼓中专新校区、第三幼儿园等项目正在全面开工建设,“入托难”“上学难”将得到极大缓解。

  今年,铜鼓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89万元,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1场,服务2000余人次,多举措帮助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开展自建房大排查3.25万栋,制定最新购房补贴政策,保障住房困难家庭463户774人。救助困难群众9600余人,发放低保金2452.7万元、特困人员供养资金474万元,让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上“好日子”。面对疫情影响以及刚性支出需求加大的严峻挑战,铜鼓县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始终牢牢守住民生底线,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全县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继续保持在70%以上,为群众得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全方位撑起民生保障网。

  (本版文图由铜鼓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