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湖区推进普法宣传服务百姓

22.04.2015  10:49

   让法治理念深入千家万户

  法制宣传教育是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青山湖区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趣味普法、开放司法等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把法治理念传入千家万户,让老百姓懂法、信法,全面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趣味普法接地气

  “电台的‘包大人来了’是不是你们做的哟?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听,前几天我还现学现用,帮邻居解决了一桩麻烦事儿呢!”御景城社区居民王大妈笑着说。日前,青山湖区法院的法官们在御景城社区开展法律咨询,众多老百姓围在法律咨询台前听专家讲法。

  王大妈口中所说的电台节目,正是青山湖区法院与青山湖区电台合作开设的一档趣味型法制宣传栏目。栏目分动态消息和举案说法两大块。举案说法取名《全民大普法之包大人来了》,通过一个故事讲述一个法律知识点,再配以幽默诙谐的电台版头、版尾,让听众听趣味故事的同时,轻松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至今,该档节目已经为听众播放了近100个案例,涉及民法、侵权责任法、合同法、刑法、行政法等多个部门法领域的100多个知识点,收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与此同时,青山湖区法院还积极探索更多接地气的普法方式。除日常的“走出去”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外,该院还将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责任、青少年犯罪、审判流程指引等群众密切关注的十大类问题分门别类印制“十问十答”法律宣传资料。

  “我们一直在探索怎样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享受法律大餐,为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产品,现在看来这种接地气的形式既是群众需要的,也是未来我们普法宣传的方向。”青山湖区院长陈健如是说。

  开放司法获点赞

  “我是第一次走进法院,第一次亲身旁听案件开庭,原来一直觉得法院离我们很远,现在觉得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希望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罗家镇的一名群众在参加青山湖区法院组织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旁听了一起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案件的庭审后发出感慨。

  青山湖区法院的法庭面积较小,但对于依法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该院尽量创造条件让各界群众参与旁听。除定期举行“公众开放日”敞开大门让群众走进法院外,该院还主动邀请省、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重大社会影响案件的审理,并及时向主流新闻媒体公布典型性案例。如2014年该院受理的伪造法院判决书诈骗、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等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案件的审理及宣判均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且由于舆论关注度较高,该院及时与省、市电视台合作,将案件的庭审、宣判过程等通过媒体公布。既加强了舆论引导,同时也收到了以案说法的效果。

  此外,认真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大力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质量。2014年,陪审员共参与审理案件832件,所有受理的案件一律向当事人发放廉政监督卡,实行“一案一卡”、“卡入卷宗”的方式,为群众和当事人对审判、执行活动进行全方位监督提供载体。

  “指上”司法赢民心

  “你看,你的案件进度正处于曝光失信被执行人阶段,我们已经把对方的信息提交到南昌市法院的曝光平台,现在正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公布呢。”青山湖区法院执行局办公室,执行法官米扬指着电脑上的执行信息公开平台数据对前来询问案件进展的当事人赖某解释说。见赖某仍心存疑惑,米法官又补充道:“这个平台与人民银行的诚信信息数据库系统链接,和工商局、房管局、车管所都是信息共享的,对方经营药店,总要和这些部门打交道的,是不?”听完法官的耐心讲解,赖某这才安心。果不其然,几天后,被曝光的被执行人南昌某药店由于在银行贷款时遭拒,主动前来法院向赖某履行了支付货款的义务。

  这是该院执行信息公开平台运行过程中的一个缩影。2014年5月,青山湖区法院全面启动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目前三大平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其中,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已经安装并投入使用;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已经建成,在试运行阶段已网上公开裁判文书266份;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也已初步建成,当事人可依申请要求公开其案件执行的相关信息和进度。同时,曝光失信被执行人也纳入了该平台建设范围。到今年3月底,该院已经对200多名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了曝光。目前,该院正在进一步完善三大司法公开平台的互动功能、服务功能和便民功能。届时,当事人只需要轻敲键盘或点击屏幕就能了解案件最新动态,而且随着该院外网、微博的相继开通,借助新媒体技术与群众开展司法互动也已成为常态,司法过程成为“指上”司法指日可待。

  钟国萍 胡恋梅 记者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