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推行“三化工作法”提高服务各族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03.11.2015  16:22

  为切实提高服务各族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营造关心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青岛市结合民族工作实际,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转变作风,重心下移,积极推行“三化工作法”,三级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实现“直、通、达”。

  一是会议“人文化”,会议精神“直达”一线。10月10日,青岛市召开了市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市政府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会议首次采取电视电话会议形式,流畅高效地将会议实况转接到各区市,除市直有关单位、中央和省驻青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共200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以外,各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党委、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统战部部长、民族宗教局局长,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共553人在各区市分会场收听收看了会议。全市广大干部在同一时间学习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从上到下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工作任务,强化了责任担当。

  二是宣讲“大众化”,民族政策“直送”家门。今年是青岛市第15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9月9日,以“送书到基层”的形式,在城阳区流亭街道杨埠寨社区举行了启动仪式。仪式上,与会领导向各区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社区代表赠送了5000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读本和“民族政策和知识应知应会”宣传手册。整个宣传月期间,各区市注重宣传活动的群众性和参与性,把宣传内容融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手机短信、微信、微博、LED显示屏等新兴媒体,通过集中宣传、示范推广、网络问政等形式,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受教育群众达到了2万余人,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的影响力和全社会对民族政策法规的认知度。

  三是措施“多样化”,惠民服务“直通”百姓。青岛市不断深化城市社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在全市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29个社区,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室的作用,完善社区民族工作信息化网络,维护好社区民族工作专题网站,健全社区民族工作联络员队伍,运用“互联网+”理念,在社区民族工作电子信息平台上进一步完善了法治园地、就业培训等板块,推广了“青岛民族e家亲”APP,提高了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针对性。发挥民族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青岛市民族团结进步协会成立了医疗服务队,为市民族宗教局精准扶贫村平度市旧店镇酒馆村,为村庄80岁以上老人进行义诊。同时,加强社区工作人员与少数民族居民之间的联系,在户口、就业、就学、医疗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在部分养老机构中开设清真食堂、增设清真灶;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管理,定期对清真食品生产企业、饭店、零售业户进行检查;每年为少数民族低保和农业户口家庭发放清真食品补贴,在全省率先为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人口发放牛羊肉补贴。通过这些务实举措,切实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各族群众更好地在青岛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马哲海副局长深入峡江县金坪民族乡调研
来源:民族经济发展处、峡江县金坪民族乡    发布民族宗教局
新余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新华深入少数民族村调研
来源:新余市民宗局    发布日期:2019-03民族宗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