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以阶梯水价启蒙社会节水意识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阶梯水价是个良性的价格杠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撬动社会的节水意识,这种撬动也仅是一种启蒙。阶梯水价制度的实行快要尘埃落定了,但整个社会的节水自我教育才刚刚起步。
北京市阶梯水价调整听证方案昨天发布。两套方案均设置了三个阶梯,基本水价上调0.95元或1元。本市阶梯水价调整听证会将于本月17日举行,目前已经确定25名听证代表参会。市发改委强调,此次水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阶梯水价制度,引导市民节约水资源。(相关报道见A10版)
近期,包括北京在内的一批城市纷纷加快步伐,推出居民阶梯水价制度。阶梯水价推进态势的形成,与国家层面的整体部署和督促有直接关系。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文件,部署全面实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制度,要求2015年底前各城市原则上要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具备实施条件的建制镇也要积极推进。
阶梯水价是对自来水使用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阶梯水价制度的用意在于,充分发挥价格因素在水需求调节等方面的作用,增强社会节水意识,避免水资源浪费。水价不高,但因为事关家家户户,其敏感度一直很高。一些居民对水价调整有“微词”,但阶梯水价却是势在必行。严重缺水是无法回避的国情。我国的大江大河分布不均,无法全面满足各地用水需求,更严峻的是,社会各方面水需求增长迅速,水资源量却呈衰减趋势且污染日益加剧。北京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水资源匮乏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北京已是人均水资源最少的重度缺水地区。北京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80,甚至不如中东、北非等干旱地区。
听证会会期已定,北京市建立阶梯水价制度也为期不远。此前多年,北京在实行阶梯水价制度问题上,一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早在2004年,北京市相关职能部门就公开表示,即将实行阶梯水价,但此后多年,北京在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方面进展不大。早在1998年,我国就从国家层面提出推进阶梯水价,但在之后的多年时间里,只有个别城市得以真正实施。很多城市“渴望”以阶梯水价促进节约用水,却一直难以落实,究其原因,阻力主要来自操作层面。实行阶梯水价的前提是一户一个计价水表,这样才可以实现“抄表到户”。而真正实现100%抄表到户,对任何城市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京市阶梯水价方案,是以年度用水量作为计量周期。而在较早实施阶梯水价的深圳、广州等城市,基本是以月度用水量作为计量周期。年度与月度,虽是一字之差,内涵却大有不同。阶梯水价按年计费,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成本。按月计费,对计量工作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来水公司必须严格执行每月抄表计费。当然,自来水公司有一个办法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就是付出相当的资金,把机械水表全部替代为智能水表。而北京市如果按年计费,自来水公司一年抄一次表,这无疑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也减轻了更换智能水表的压力。当然这种计费方式也有缺点,就是比较粗放,同时,较长的时间跨度会降低市民对价格的敏感度。
洗衣、洗菜、洗澡时,水龙头一直打开,宝贵的水资源哗哗地浪费。这样的陋习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同时,我国居民家中循环用水等节水型设施的普及率很低,这也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阶梯水价可以多大程度地提高社会节水意识?安徽合肥自2010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据统计该市城市居民节水效率提高约5%。但有的城市在实行阶梯水价后,居民的用水状况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善。
阶梯水价是个良性的价格杠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撬动社会的节水意识,这种撬动也仅是一种启蒙。阶梯水价制度的实行快要尘埃落定了,但整个社会的节水自我教育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