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西检修公司南昌sos儿童村“青春光明行”

11.03.2014  08:31

   国网江西检修公司20名青年志愿者为南昌SOS儿童村送温暖。(李珺 摄)

    新华网江西频道3月10日电 题:让阳光一直温暖着这个“

    作者:李珺

    3月9日,久雨初晴,明媚的阳光洒满了“中国南昌sos儿童村”的每一个角落。鸟语花香中,小村庄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国网江西检修公司“青春光明行”的20名青年志愿者。

    获知来意后,村委会值班负责人老王连忙迎了出来,领着服务队的姑娘、小伙们把一袋袋大米、一箱箱牛奶和食用油搬到了村口的管委会。在老王的叮嘱下,志愿者们给接受探访的3号家庭陈雪冰妈妈带了一份物品,送上门去。

    在老王引导下大伙向村里走去。一路上,绿树如荫,山茶烂漫,一幢幢小屋在绿丛掩映中透出勃勃生机。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在草坪上荡秋千、翘翘板,树边的桌凳前有人在入神地阅读,有人在悠闲地聊天…若不是老王在一旁介绍,恍惚中还以为来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这里生活着一百多个孤儿,他们被安置在16个家庭中,每家都有一位儿童村妈妈照顾生活起居。3号家庭陈雪冰妈妈现在就有7个孩子要照料。”不一会儿,来到了陈妈妈的小屋前。打量一番后,志愿者们礼貌地敲门问候,把米、油和牛奶送进了屋,陈妈妈连声道谢,热情地把大伙往里请。

    小屋一楼是客厅,虽然家具简单但十分干净整洁,最吸引人的还是挂满墙壁的“全家福”。“都是我家的孩子,一共有19个呢!”一说起孩子们,陈妈和所有的妈妈一样,话匣子打开了。“这个是97年母亲节照的,那时孩子们都还小呢”“这张是上小学的”“那张是上中学的”,她指着其中一张照片中的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说:“这三个孩子现在都已经成家了!”……老照片中留下了多少光阴的故事,似乎说不完道不尽,那全都是岁月飞逝、青春流转的珍贵记忆。

    “明年就要退休了,真是舍不得呀!”看着心爱的儿女们,陈妈妈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二十年了,陈妈妈没有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全心全意地为儿童村的孩子们付出了整整二十年的心血。

    人生有几个二十年?“用心教育,用爱养育”。是呀,因为妈妈小屋才变得温馨,孩子们才有了幸福的家,有了一辈子也难以割舍的亲情,这浓浓的亲情早已渗透到每个孩子的血液里。

    真情无法掩饰,它总是在有意无意间自然流露。在陈妈妈的呼唤下,在家的孩子都围到了她的身边。陈妈妈满眼怜爱地望着一个左手缠着纱布的大女孩,“小琴这丫头游泳不错,现在是国家一级运动员了,就是最近不小心把手摔了。

    女孩秀气的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她说:“这段时间无法受训了,就回家来调养。”只有家里才有无微不至的关怀。小琴告诉大家,站在陈妈右边的帅小伙是已经就读江西财经大学的小哥,只要是休息日,他都回家看妈妈。“成了家的孩子们,也时常会回家看看的!”陈妈妈满脸的欣慰。

    正说着,门外闯进一大一小两个“萝莉”,都是短发,齐齐的留海下乌溜溜的眼珠扑闪扑闪的。一见人多,年龄大点的直往小琴身边靠,稍小的就直接抱着陈妈的腿。“别看他们好像挺老实的,平时可皮了,烦着呢!”小琴带着宠爱地语气揭了妹妹的“老底”。“小萝莉”们不干了,不约而同地撅起小嘴,撒起娇来,那憨态可掬的样子顿时把大家逗乐了。

    告别陈妈妈,大家都觉得还应该再为儿童村的孩子们做点什么,四处观察之下,竟然陆续发现前来支教的其他志愿者团队。他们有的在给孩子做“一对一”辅导,有的在活动室开古筝小课……这时,方才注意到村委会门口的侧墙边还挂着“江西省青少年维权岗”和两块兄弟单位的“爱心基地”牌子。原来,有那么多一路同行的人,一直为这座小村庄播洒着温暖的阳光。

    春天来了,三月的和风已吹遍神州,阳光正温柔地亲吻着这座美丽的儿童村。瞧,欢声笑语中,村委会老王又引着一队热情洋溢的年轻人向村庄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