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常青水长绿 江西会昌县国有林场改革追踪

01.04.2015  11:11
原标题:让山常青水长绿 会昌县国有林场改革追踪

  春暖花开时节,记者来到会昌县湘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富城乡板坑村,一场山雨过后,路旁不知名的野花尽情地绽放,茂林修竹随风摇曳,一片接一片的墨绿不间断奔涌至眼前。

  看见记者贪婪地吸着清新醉人的空气,湘江源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负责人高木林笑着说:“这只是‘青山一角’,仅我们保护区管护的山林就有21万亩。现在会昌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9.47%,石壁坑水库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会昌湘江河流域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这与该县从2010年开始启动的国有林场改革有很大的关系。

  老高的一番话在护林员魏炳发身上得到印证,刚从山上巡山返回的老魏已经57岁了,但神采飞扬,步伐轻快。据老魏介绍,他原先的企业欠债多,工资不能按时发放。2012年企业改制后,他到自然保护区做了一名护林员,不但工资有保障,缴纳了社保、医保,每个月还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大家心定了,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现在保护区的生态一天比一天好了,巡山时经常会碰到野猪、青竹蛇等,还发现了100多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闽楠。

  “任何一项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准备充分,特别是政府要重视,机构要健全,资金有保障,上下能同心。”县林业局局长王志强回首林场改革,十分感慨地说:“改革前,县里就成立了‘县、局、场’三级改革机构,全县工作一盘棋,保证了改革顺利推进。”改革启动伊始,该县就明确指出,再苦不能卖林场,再穷不能欠职工,再多的改制资金也由财政出,8个林场的安置标准统一。其间,由县财政发放改制资金1.35亿元,一次性清偿到位。2012年,林场改革基本结束,现在已逐步显现出成果,职工上访现象也基本没有了。

  职工安置妥善与否,是影响林场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该县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不亏欠一个职工。通过重组的林场返聘改制职工210名,利用县公益性岗位优先聘用林场改制职工42人,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职工更是大力支持。永隆林场原职工肖建斌对自己当年的自主创业至今仍十分赞赏。2011年林场改制后,肖建斌选择承包300亩毛竹林,政府迅速给予3万元无息贷款、每亩150元的低改资金,以及资源专用肥250公斤和毛竹增长剂两箱。如今,肖建斌年纯收入达到6万元左右,但最让肖建斌感动的是政府帮他圆了住房梦。结合危旧房改造,该县为470户林场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解决了住房难题。站在贡江花苑小区,指着自己的新房,老肖喜滋滋地说:“这里地处城市中心圈,贡江之滨,每平方米的价格比别的商品房低了1300元,县里真是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说到林场改革,该县还有一项创新力作让几十名来自外省、外市的参观考察人员赞赏不已。2013年,该县把8个国有林场整合重组为县湘江源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县生态公益林林场、县凤凰岽商品林林场及商品林林场管理站等4个单位。重组后的林场不仅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而且职工工资和各项经费全部由县财政全额拨款,林场轻装上阵,职工干劲高涨,永续青山绿水正化为一件件巡山植树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