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家学子”到“国家杰青”的成长历程 化学学院院长陈义旺教授做客第166期“前湖之风”周末讲坛

16.06.2015  12:54
  

  本网讯(学生记者王晨钰)从家乡到北京,他在逐梦道路上不倦奋斗;从祖国到异乡,他于科研领域中不断求索。6月14日上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德国洪堡奖学金获得者、我校化学学院院长陈义旺教授做客第166期“前湖之风”周末讲坛,与在场学子共同探讨科研,分享他的逐梦人生。

  周六的清晨,哗啦啦的下着大雨,但是这并没有阻挡听友们前来听讲座的热情,本期讲座吸引了不少化学学院、材料学院的学子,更有毕业生手捧着鲜花,准备献给恩师——陈义旺教授。

农家子弟,奋发求学

  讲座伊始,陈义旺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初中来到县城成为了插班生。由于刚到县城,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陈义旺的成绩一落千丈,直到初三鼓起勇气、发愤图强,才得以考上县一中,这为他最后考上大学打下了基础。对此,陈义旺感慨道,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念高中时,他熟练的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步入了正规,在个人努力奋斗下,最终如愿考上了大学;之后的求学之路,一帆风顺,出国留学,并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他向现场的学子强调,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正是源于自信,他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在众多求学者中脱颖而出。

报效桑梓,回国任教

  陈义旺的求学经历让同学们惊叹连连,此时,陈义旺话锋一转,讲起了他回国任教的经历。当时的江西,人才队伍发展相对落后,在组织的推荐和安排下,陈义旺成为了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第十一批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陈义旺说,他善于与社会上不同的人打交道,用平等、尊重的心态对待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人,这也使他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人品第一是原则,态度第二是根本,能力第三是基础。”陈教授这样告诫自己的研究生,也让在场的学子获益匪浅。

科研逐梦,步步进阶

  人生之路如此顺畅,并诸多荣誉满身。当听友们问陈义旺教授还有和理想时,他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塑料电子”之梦。陈义旺说,随着塑料在发光导电性能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进步,塑料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他向大家描绘了一个以“塑料电子”为主导的未来社会。

  “优秀是一种习惯”,陈义旺20多年的科研生涯,步步进阶的求索路上,树立起荣誉的里程碑,同时也沉淀着时光打磨出的一颗致远之心。讲座尾声,陈义旺以自身经历向在场学子们提出谆谆教诲,场下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 责任编辑:范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