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芒果短斤少两本是诚信悲剧

23.12.2014  18:13

  “全国包邮”、“全球包邮”……在厦门市思明区“文创村”曾厝垵的大街小巷,打出类似“包邮服务”的芒果摊真不少。然而,不少购买芒果并委托摊贩邮寄的游客回去后发现,收到的芒果存在溃烂、缺斤短两等问题,有的甚至只收到一半数量的芒果。显而易见,绝大部分外地游客不会回厦门找摊贩“算账”,就当吃个哑巴亏。(《海峡导报》2014年12月22日)

  发生在“文创村”的水果缺斤少两问题,读后甚感气愤,这些黑心摊贩欺诈本地和外地游客,不仅是给诚信经营抹黑,也是给厦门旅游名声增添污点。

  无独有偶,昨日读到一条新闻,西安市旅游景点一位水果摊贩,在自己的摊位上贴出了告示:因自己疏忽没有将电子秤清零,导致当日上午给游客所称水果斤两不足,十分忐忑,给大家道歉,希望吃亏的购买者能够前来补足份量,并愿意赔偿消费者的一些适当损失。同样是旅游景点,同样是卖水果,同样是水果份量问题,这位摊贩的诚信做法让“文创村”的这些黑心摊贩恐怕会无地自容。

  水果缺斤短两,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想必工商管理部门不会一无所知,尽管管理了,但是却没有管理到位,无疑是一种失职行为,更是不作为行为,其实,只要工商管理部门多想法子,多动脑子,监管好这些黑心的水果摊贩并不难,关键是要意识到短斤少两的危害,特别是对于厦门旅游形象的损害。

  一个小小的芒果,摊贩诚信经营,不短斤少两,让外地游客吃的是厦门的芒果,甜在心里的不仅是芒果本身的香甜,还有对厦门旅游和厦门人乃至城市形象的认可和称赞;相反,缺斤少两,损毁的不仅是摊贩的诚信,更是厦门的城市形象,一个个短斤少两的芒果,流向全国各地,同时消弭的还有厦门人的声誉。

  有一种“公地悲剧”理论,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芒果缺斤少两,也是经商和诚信经营资源的过度掠夺,最终导致诚信资源恶化而出现商业悲剧。

  经商,言必信,行必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短斤少两的欺诈经营,完全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毁声誉,也自毁生意,名无信不立,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诚信经营,永远是生意兴隆的不二法宝,更是道德立人、立市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