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靠什么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6.12.2013  12:4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具体部署。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讨论稿)》。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必须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新华网 12月25日)

  食品安全,首先是“”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食品安全,也是“”出来的,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那么,该怎么样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靠什么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需要严把七道关。

  首先是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注意到对食品实行“一元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克服多部门分头管理、职能交叉冲突、责任不明的弊端。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目前存在着管理分散,职能交叉,责权不明,制度不明晰和落实力衔接不到位的情况,影响了食品安全的整体监管效果。

  其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顺利推行的基础。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具有统一协调、配套性强、便于实施、更新及时等特点。中国目前急需要制定和修订规范企业、团体和个人行为的法律法规,实现食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重要指导原则是“以法为先导”,构建食品安全的战略框架,有法可依、有法必行、行法必果,并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将食品安全战略落到实处。

  第三,健全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应该把覆盖“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链的全过程管理原则纳入食品安全监管视野,对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进行全面监控,防范可能会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的风险。对食品添加剂、食品链污染等易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实现监管从初级原料生产、加工、销售及进出口各环节的无缝隙衔接;普遍设立专门机构对食品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主要的食品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大力降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并建立食品信息可追溯制度。

  第四,强化行业企业道德自律。发达国家行业、企业自律程度较高,很少会为了短期利益铤而走险。比如,欧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农场主提出了“良好生产指南”,规定了农产品的生产原则和保障措施,农场主一般都会严格遵循“指南”的原则和措施,一旦发现或怀疑可能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都会主动向主管当局报告。在发达国家,企业违法违规的风险,不仅来自政府的处分和法律制裁,也来自媒体和社会监督的强大压力。

  对于目前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而言,呼唤食品行业的道德自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不安全食品屡屡出现,不难看出不法商家的丧尽天良,用黑心的道德生产黑心食品,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丧失了基本的做人良心和职业良心,在毒馒头,毒月饼,毒豆腐,毒酱菜,毒韭菜,毒豆芽,毒辣椒,毒奶,毒明胶,毒酒等等不安全的食品依然时隐时现,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出现的境遇下,事后的反思和举一反三,说得最多的就是依法监管和法治,可是却对食品安全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商业伦理和行业自律极少关注,食品的安全是个社会问题,管理无非来自两方面,首先是法制,其次是职业道德的自律,在依法监管食品安全因为种种原因差强人意的现实窘迫下,寄希望于提高从业者的道德教育就显得格外迫切,尤其是对散兵游勇的中小餐饮经营者来说,成本最小,最有效的监控就是良心的发现和职业道德的提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善和不善也是一念之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食品安全的“易粪相食”的危机,每个经营者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在亵渎和违背良心,“掷出窗外”才是唤回良知的明智之举,该怎么样做食品,做餐饮,那些默默无闻的坚守职业良心的经营者给社会做出了回答,做出了榜样。食品餐饮行业的行业自律,食品安全注入诚信“正能量”并非那么悲观,让越来越多的食品经营者良心发现,用道德温情温热“舌尖上的中国”,并非是很难回答的道德难题。

  第五,食品安全监管,不仅要“”更要“”,真正体现勤“”和勤“”为民,体现监督的力量。食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和食品安全监管的人浮于事,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效和监管力量薄弱有很大的关系,思想意识上不重视,人员有限,无法实现高覆盖率的监管,就给食品安全留下了违法的时间和空间。如今,在陕西省渭南每天有96个基层监管所的1915位监管人员奔赴市区大街小巷和城镇农村,身穿统一制服,佩戴执法袖章,巡查奶站,驻守生猪屠宰场,检查学校周边的小饭桌,跟踪流动餐车,抽查村镇小卖部。思想重视,监管有力,力量充足,监管周全,覆盖面大,为消除基层各类食品安全隐患提供了保证。

  第六,食品安全监管不能“重城市忽农村”更不能让农民成为“消废者”和“消毒者”。如今,有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问题食品和毒食品无一例外地喜欢越来越多地占领农村市场,日前的人民日报报道说,2000多吨已售出“地沟油”、6000多万元案值,案件涉及全国12个省市,这起特大制贩有毒食品案件开审。这些印着“合格”标识的火炼毛油以食用油的名称和低廉的价格成功打入农村市场,成为农民餐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从西安最大的假牛肉直接销售到了农村再到地沟油成功打入农村市场,为何毒食品最青睐农村,本身就是一个偌大的农村食品安全和民生考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给出负责任的答案。

  其实,在广大的农村,不仅是火炼毛油冒出食用油,还有很多很便宜的食品充斥在农村的消费市场,笔者喜欢吃粉条,每次回农村老家母亲都要给我做粉条炖豆腐吃,可是,近些年,母亲给我的煮的粉条越来越“筋道”,以至于吃到最后粉条还不断,依然很耐嚼,母亲就说,现在的粉条里面都有胶质,因此就耐嚼了。可是母亲也许不知道,现在一些黑心的商家给粉条里添加了工业用胶质。其实像母亲一样,很多农村人对于食品造假已经见怪不怪了。

  农民平时忙于生计,很少关注食品等商品的安全性能,对于科学消费和谨慎消费更是严重忽视,加上农村人吃饭简单,不讲究,口粗,这就为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横行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漏洞,使农民成为名符其实的“消废者”,但是,作为肩负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保护农民食品安全的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监管,面对毒食品在农村的泛滥,成为农民餐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杀手”的严峻现实,应该以更清醒的认识,投入更多的力量,用更大的抓手来打击危害农民健康的毒食品,让农民远离“消废者”,成为真真正正的健康消费者。

  第七,专业的行业市场要有切实可行的检测机制。日前,经过7天7夜的侦查守候,公安雁塔分局成功破获了今年全西安市最大的制造假毒牛肉案件,现场查获成品、半成品“假牛肉”17.5吨。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毒牛肉是从西安市最大的食品蔬菜批市场——朱雀(食品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出去的,这样一个规模很大的食品蔬菜批发市场,为何没有造假牛肉问题?这些造假牛肉在该市场批发经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平时的食品安全化验、检测、留样和管理究竟是怎么进行的,如果平时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能够尽职尽责,不走形式,对毒食品“恨之入骨”,那么这些毒牛肉就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批发售卖,也正是批发市场主体食品安全监管的形同虚设和不负责任,才给毒牛肉留下漏洞的空子可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