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食品安全仅有“明厨亮灶”还不够
2月26日至3月27日,沈阳市食药监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市大中小学、托幼机构食堂及校园周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到今年年底前,全市将完成30%的学校食堂“明厨亮灶”改造工作,让操作间、洗消间等重点部位全透明展示,保障学校食品安全。(《沈阳日报》4月2日)
如今,“透明后厨”建设是学生饮食放心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学校在食品加工区域和就餐场所加装监控和显示设备,食品加工操作全透明,将后厨直接纳入消费者的监督视线。食药局通过厨房亮化、规范监控、信息公开、现场规范四项举措,逐步推进各中小学与幼儿园“透明厨房”工作。有关部门如此对待学生食品安全,值得推崇。
面对食品安全的普遍掺杂使假和严峻态势,家长对学校的食品安全不满足于“样板示范”和表面安全,有些“疑神疑鬼”,也是一种被逼无奈的应激反应,家长的担忧,追根溯源和穷追不舍的谨慎心理,对学校的食品安全监管也是一种心理倒逼,从这点来说,一些家长的“看着放心,不等于吃着放心”的推理不无道理,更是一种食品安全的监管推动力。
不仅是学校,在在增加食品安全透明度上,不少的餐饮机构也颇费心思,有的在门口挂上液晶电视,播放的是后厨的实时监控画面;有的餐馆把当天所有食材的采购记录放在大堂任顾客翻看;有的干脆将后厨设置在前厅,为的就是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安全饮食,但是,这样做的餐馆显然是自我加压,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是道德自律,要这样就得付出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经营成本,更多的餐馆不愿意这样做,树立个别的“先进样板”容易,但是如何监管那些更多的小的不愿意“透明”经营的餐馆才是更重要和更迫切的当务之急。
食品安全生产是一个安全链,从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和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和遗漏,餐饮消费仅仅是最终端的环节,即使餐馆完全按照食品安全的规范和要求操作,但是却在其他环节出现了土壤污染、农药残留、掺杂使假和假冒伪劣等问题,仅仅有“最后一公里”的安全和规范显然只是锦上添花,而问题“锦”更需要关注,也才能尽善尽美。
学校食堂和餐馆后厨的“看着放心”,纵然也眼见为实,但是却不一定吃的安全和放心,这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是一种提醒和督促,如果更多的食品安全监管不满足于肉眼所见,而是本着为食品安全科学负责的意识,多从自身专业的角度来审视食品安全安全问题,多用科学的检测过程和数据结果说话,多给消费者以官方检测的权威感和公信力,让消费者不仅看着放心,而且吃着也真真正正的坦然和放心。
用科学的检测和数据说话,要比仅仅看“透明后厨”更能够体现食品安全的要义。山东省平度市日前投资近30万元,为全市144所中小学配备了农药残留检测仪。每天购进的蔬菜,检测合格后,食堂方能开始做饭,让5万余名学生吃上放心饭菜。面对中小学食品安全屡屡出现的不安全事件,为了举一反三和防微杜渐,教育部门拿出近30万元,给中小学配备农药残留检测仪,从源头上杜绝农药超标蔬菜进入学校食堂,让学生在学校吃上放心饭菜,不仅体现了教育部门对中小学食品安全的重视,更体现了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呵护,也体现了教育的良心,值得称道。
“先测农药残留”应该成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加工、销售企业等相关单位的安全规范。只有大力实施“先测农药残留”举措,才能有效减少和杜绝农药超标蔬菜瓜果进入学校和老百姓的餐桌。抓食品安全,不妨先从关心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开始,从“先测农药残留”开始。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积极督促包括蔬菜瓜果批发市场、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等在内的所有餐饮企业“先测农药残留”,将农药残留作为老百姓食品安全的基本知情权来公示,让农药超标的农副产品没有市场,倒逼无公害和绿色的农副产品生产,也不失为从末端治理农药残留的次要选择。
消费者需要透明的后厨,也需要透明的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和销售。不仅想到后厨参观,更想到更多的食品生产基地、企业等机构去参观和监督,食品全方位的安全才是真安全,要靠每一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者都切实履行监督的职责,不敷衍,不走形式,不推卸责任,形成合力,不顾此失彼,来个食品安全监管的“大合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促进,有机互动,形成有机整体推进,让消费者的餐桌安全无忧无虑。
食品安全不仅要看“明厨亮灶”,更要用检测数据说话,不能停留于“看着放心”,“吃着放心”比“看着放心”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