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导演李缨:让日本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靖国神社》导演李缨 新华网彭纯摄
纪录影片《靖国神社》导演李缨近日受邀出席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座谈会。会后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拍摄这部影片整整耗费了10年时间,主要目的是以铁的事实澄清日本侵华战争的种种史实,进而彻底根治因日本右翼篡改甚至颠倒了的战争史实而产生的种种模糊、荒唐的痼疾顽症。
为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李缨联合日本最大视频网站Niconico推出了一系列策划。其中包括在Niconico同步直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从8月15日起陆续播出《靖国神社》《南京!南京!》《1937南京记忆》等中国导演拍摄的抗战影片。
直播“胜利日大阅兵”:让日本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从8月15日开始,为防止日本右翼闹事,确保这一系列策划的顺利落实,Niconico公司增加了10倍于平常的安保力量,公司大厦的出入通道从5个缩减至1个。”李缨说,Niconico公司最初因为想展播《靖国神社》而找到他,他便顺势推荐了《南京!南京!》和《1937南京记忆》,后来又提出直播中国北京“9·3”纪念活动的构想。当时的他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觉得这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
Niconico公司表示,这次网络视频直播非常有意义,因为它让日本人看到了真实的中国,也促使日本人开始去思考中国当今的现实,了解这一现实背后所传递的历史信息。李缨认为,这一点正是日本社会所缺乏的。
李缨说:“时下,很多日本年轻人不了解历史,他们甚至不知道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是战败的一方。9月3日当天的直播,Niconico有1.4亿的页面浏览量(日本总人口约1.2亿),一直在线观看的有8万人。弹幕上出现了很多日本人的观看感想,他们均交口称赞道:‘太震撼了’;同时也有人恍然大悟道:‘哦,原来是中国胜利了’。”
《靖国神社》海报(资料图片)
8年拍摄,2年后期,李缨用10年的时间去制作一部纪录电影,去寻一剂治疗“战争后遗症”的“良方”。
这部电影最终在日本、德国、英国等多国上映,多次获奖,并创下日本纪录电影观影次数最多的纪录。
李缨指出,在日本,靖国神社是最具象征性的一种“战争后遗症”,有各种症结,严重地影响着中日关系。而影片《靖国神社》则是通过呈现靖国神社的精神实质与这个“舞台”上的矛盾现象去反思“病症”。
在《靖国神社》里记录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位日本青年在靖国神社内抗议参拜,被打得满脸是血当作中国人赶走,“中国人、滚出去!”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当时在场的唯一中国人就是举着摄像机记录这一切的李缨。他说:“拍完这一段之后,我的整个后背都汗湿了,眼睛也模糊了。当时只想着要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事后回想起才有心惊胆战的感觉。我真的在想,如果当时他们发现我是中国人,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无知者无畏’吧!”
然而,就是这个画面清晰地表达了靖国神社这个空间里的错位与冲突。一边有人在发表支持参拜的宣言,一边有人在反对。李缨认为,这样的矛盾冲突正是日本人不愿看到却客观存在的。
他说:“《靖国神社》其实是我给日本的一封情书。就像谈恋爱,我认为你有问题,却不直接表达,光说恭维的话,这不是一种真诚的交往。我是真诚地借电影表达,好的就是好的,有问题就要解决。这部影片就是促使日本人去思考的一个契机,怎样才能除却战争留下的后遗症?”
在拍摄这部影片的10年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李缨一个人在“战斗”,他遭遇过种种困难:没有资金支持、屡遭右翼干扰、拍摄设备被夺、拍摄画面被抹等等。
“但所有这些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还是那种情感上的障碍,就是你要怎样去超越仅仅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表达。我身体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在冲突摩擦的过程里,会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的电影不能客观理性,仅止于情绪性表达的话,就是一种失败。我最大的痛苦也是来源于此。”李缨说起这些的时候,语音也情不自禁地提高了。
资料图片:日本樱花(新华网发 管轶文 摄)
谈日本:爱恨交织
李缨26岁那年东渡日本,今年恰好是他在日本生活的第26个年头。当问及他对日本的感受时,他略作思考,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最后用“爱恨交织”四个字来形容。
他说:“我喜欢日本的很多地方。日本有优秀的一面,礼貌、秩序、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包括现代日本的社会机制、社会文化,更不用说影像业。事实上,我真正的电影人生就是从日本开始的。他给我最大的营养,就算有再多的障碍、再多的艰难,我都在这里实现了自己做电影的梦想,我拍到了我想拍的东西,而且得到了很好的传播,虽然争议很大,但最终结果还是非常好的。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说到“恨”,李缨强调他对日本的“恨”并不是“仇恨”,而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恨”。日本也有很多他不喜欢的地方,比如说日本人对于侵略(不仅仅是侵华战争)历史的看法。
李缨强调:“你会觉得怎么他们就老是在这些历史问题上纠结不清,搞得大家都不愉快。我用很长的时间去研究历史,研究日本,希望通过《靖国神社》这部影片可以把这些不好的、‘历史后遗症’的东西去除掉,这样会更有利于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发自内心地友好相处,也更有利于日本将其‘美好’呈现给亚洲各国、呈现给整个世界。”(记者 彭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