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启示录》研讨会举行 评论家指须反抗健忘

09.03.2014  22:11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应妮)由海峡书局出版、作家王宏甲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非典启示录》研讨会9日在京举行。出版方介绍,该书是首部全方位系统地追踪记述2003年全球联手抗击SARS的纪实文学作品。

  据介绍,2003年王宏甲在疫区采访,收集第一手资料,但迟迟没有成书。作者表示,想比较准确地描述“这场非典”,仅靠在非典期间的采访还不够。此后作者继续追踪。书中表现了这场抗击非典不是单纯依靠医疗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动广大群众,万众一心,群防群控。作者的追踪并没有停留在非典事件本身,还提出中国当前需要符合人民利益的卫生医疗改革。

  通过该书的写作,王宏甲提出问题——当今医患关系破裂成“医闹”,是什么在撕裂患者和医者间的亲切关系?他的答案是,当中国基层“卫生院”改为医院,工作方向从以预防为主转向以医疗为主。在医疗产业化的现实里,医护人员的收入与创效益挂钩,开大处方,打不必要的注射剂,做不必要的检查等人为制造医疗需求的行为主导了医疗过程,致使几乎没人不被过度检验、过度医疗。靠法律、靠调解去解决医患矛盾虽也有意义,但最重要是找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感情上找回同人民群众的亲情关系。因此该书终章疾呼当前中国迫切需要符合人民利益的卫生医疗改革。

  著名评论家雷达表示,该书具有哲学思考精神和人文高度,不是仅仅跟在事件后面。报告文学不仅仅是和时间同步的东西,不仅仅靠敏捷快速,它还有反思、沉淀以后再认识的功能。这在以前发挥的还不够。我们民族有某种健忘症,需要反抗健忘,这个作品有反抗健忘的作用。此前一些作品,停留在一般的呼吁、号召、豪言上,这些大家都能想到,得启示一些大家想不到的东西。非典的很多东西到现在我们还不能完全认识。把灾难变成财富不容易,需要深刻反思科学态度回到现场,能够得到比十年前更深刻的结论。此外,该书对我们如何对待灾难中的人,对待非典中的人、地震中的人,进行了思考。(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