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靠山侵略中朝 日本给英国当20年“小弟”

09.10.2015  13:37

英日同盟(资料图)

  侵略中国遭列强干涉,日本决定寻找靠山

  1895年4月17日,日本下关市的春帆楼旅店中气氛格外压抑,在一群日本官员咄咄逼人的目光下,一位脸上包着纱布、满头白发的清朝官员缓缓地提起了毛笔,颤巍巍地在《马关条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李鸿章。“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在场的日本高官们心里简直乐开了花,曾经的天朝上国终于向自己屈服了,日本征服亚洲的目标似乎就要实现。然而日本人高兴得太早了,为了防止日本危害自己的在华利益,俄德法三国联合向日本施加压力,逼迫日本吐出入口之食,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经过这一波折,日本政府深切感到:尽管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但与其他列强相比,仍然不算强国。单靠一次战争的胜利,无法保证和维护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权。只有在欧美列强中找到一个靠山,才能确保日本在瓜分东亚的争夺中不再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当时的日本有两种选择,要么通过“日俄协商”,与沙俄谋求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问题上的一致,二是通过与其他列强协商,依附其中一个强国,在该国的保护下实现自己的侵略目标。1898年春,日本提出“如果沙俄把朝鲜交给日本,日本可以承认满洲及其沿岸不属于日本利害关系范围之内”,即所谓“满韩交换”。但沙俄在远东不断扩张,尤其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沙俄乘机出兵中国东北,意图染指日本垂涎几百年的朝鲜。这使日本最终放弃了“日俄协商”政策,转而把结盟的目标圈定在了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身上。

  英日同盟一拍即合,世界霸主收了个亚洲“马仔

  日本之所以愿意与英国结盟,是因为双方都不愿意看到沙俄在远东进一步扩张。对于英国人而言,随着德国的统一和美国的崛起,英国已无力在全球范围内维持霸权,非常需要有一个“马仔”帮自己维护在亚洲的利益。因此,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里,英国也一直在寻找新的盟友。在这样的背景下,英日结盟几乎是一拍即合。

  1901年6月,日本首相桂太郎挑选曾经担任驻华公使的小村寿太郎出任外相。小村上任之后,把缔结英日同盟作为任内的首要任务。当从日本驻英公使林董那里得知,英国有与日本结盟的意向后,小村立即着手去做坚持联俄的元老重臣伊藤博文和井上馨等人的说服工作。在桂太郎、小村和日本外务省顾问、英国人丹尼斯的努力劝说下,除伊藤博文外的所有元老都同意与英国结盟,井上馨甚至亲自出面为英日同盟进行游说。与英国结盟的障碍在日本政府内部基本排除了。

  1902年1月30日,英日两国正式签署《英日同盟条约》,对两国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作了秘密划分,并在军事互助和共同作战方面达成了协议。条约签订后,日本人迅速将消息通知了沙俄、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列强。小村也没忘了通知清政府,不仅如此,他还通过清廷的驻日公使蔡钧,将这一消息通知了中国各地的封疆大吏,如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小村此举可谓煞费苦心,他要让各国都知道,今日之日本已非往日之日本,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得到了世界第一强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