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拆违”,我们该怎样表达?

27.05.2014  16:08

据媒体报道,5月18日,南昌市青山湖区一违建业主,采取泼洒酸性液体、放鞭炮、扔砖头等极端方式,暴力抗阻执法人员正常执法。期间,该名业主情绪激动,不慎将酸性液体溅落到自己身上,导致受伤。此外,多名执法人员在与业主对峙过程中受伤。

从激烈的应对,可以看出舆论的“愤怒”。然而,愤怒的舆论却带给我们冷静的思考:在城市拆迁过程中,我们该怎样表达。

近年来,在城市管理中,围绕着执法者与被执法者的激烈碰撞,似乎从来不曾停歇过。暴戾的表情、过激的行为,在执法“拆违”现场并不鲜见。在坊间,有人将两者称为“老鼠和猫”的关系,意寓为天敌,碰到一起便冲突不止。“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也成为夺人眼球的词。

然而,这对“天敌”有可能坐下来对话吗?答案是肯定的。

政府“拆违”本义致力于城市的未来发展,而业主应对也是为了个人的福祉,尽管表达方式非理性,但是两者从本质上来说并不矛盾。关键在于,两者之间是否找到解决问题的契合点,或者是否存在这样一个供双方平等沟通的平台。

在这一点上,政府所要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在执法之前,需要将相关政策与业主充分沟通,争取业主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业主个人来说,激情的暴力则于事情没有丝毫的正面效应,反而将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在面对执法者的“拆违”,理性表达,合理诉求,要在法律框架内寻求自己的利益,而不能稍不满自己的心意,就动辄暴力相向。

城市的发展呼吁城市管理的完善,执法者与被执法者都需要改变固有观念,打开对话的空间。面对“拆违”等事件,没有充分的对话则必然导致激烈的冲突。而基于公共利益的坐标,寻找共同的利益诉求点,以平等、理性进行协商,才是走出暴力怪圈的“良方”。(文/荷干)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