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刚:面对“楼快快”,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常识

19.03.2015  11:27

  这两天,网上一则长沙57层高楼19天建成的消息有点火,网民纷纷跟帖留言,有惊呼的,有点赞的,也有质疑的。19天就能建成57层高楼?这样的楼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安全有保障吗?(3月19日《新京报》)

  19天建成一栋57层高楼,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商业噱头,但事实上确实存在这么一回事,承建方是国内知名建筑企业。同时,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也佐证了这个事实,“这种装配式建筑在国外三四十年前就有了,只是技术越来越先进,装配速度越来越快了。从技术上来讲,57层高楼19天是可以搭建成的。

  此楼的横空出世,引起了国内不小的哄动,承建方忙着出来解释,称大楼采用可持续建筑模块化材料,95%的工程量在工厂内完成,所谓的19天,是指除去了停工和下雨、大风等不宜施工时间,建成有效的地面以上建筑的天数,用19天“搭建”来描述更为准确。同时,该建筑企业还向公众表示,从2009年开始,该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建设了几十栋这样的建筑,这些建筑符合国家标准。

  无论是专家的说法还是建筑企业摆事实的证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的质疑,但在历经“楼倒倒”、“楼脆脆”、“楼亲亲”等一系列事件的国人眼里,面对这19天就拔地而起的“楼快快”,还是心有余悸。

  毕竟建筑领域是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对于一夜之间被颠覆的建筑理念,就是业内人士也不一定全盘接受。中国有句古话“慢工出细活”,面对这百年基业的楼房,如此追求“中国速度”,其中的科学成份是否值得推崇?安全性能如何?尽管有资料显示,该企业早在2011年,用同样的视频手段,成功“推介”过位于湖南湘阴县的一座酒店建筑。这座30层高楼建筑面积共1.7万平方米,因在15天内“建设”完成,外媒惊叹“中国速度”,但对于需要经受时间来求证的楼房质量问题,显然三、四年的时间要完全打消民众心中的疑虑还是短了些。

  事实上,在建筑企业和部分专家的解释下,百姓对于“楼快快”的出现还是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度的,也了解到了建筑楼房还有可持续建筑模块材料、工厂加工等知识。或许这些知识在业内属于常识,但对于百姓来说却是新鲜事物,完全接受它还得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还需要时间的洗礼。

  面对百姓的普遍质疑,除了建筑企业和部分专家们的知识普及外,政府的城建、规划、审批部门是否也应该主动站出来担当建筑新科技、新技术的知识普及员角色?毕竟,在咱老百姓心里政府才是最权威的信息源,才是咱老百姓的主心骨。无论“楼快快”是采取什么样的新建筑方式,规划、建设等政府部门是如何进行严格审批的?它的质量、安全性能是如何保障的?这种楼房建筑是只适合于办公还是民居?对于这种建楼方式政府态度又是如何的?

  毕竟,传统的建筑模式固然可以挑战和改变,但对已经被实践检验过和被科学证实过的建筑方式都会出现“楼倒倒”等意外,这种新型建楼模式难保不出意外,如果等到出现意外政府部门再来进行解释和知识普及,不仅有损政府的公信力,更会扼杀这种具有创新性的建楼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