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面对雾霾袭城 别只火了防毒面具

27.12.2013  20:53
   今视网评: 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公布91个国家近1100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排名涉及32个中国城市,其中南昌的空气质量(PM10浓度)在全球排名位居974位,在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第十。监测显示,本月前半个月除了11日空气质量为良,其余14天均为污染天气,其中5日至8日为重度污染。

  与此同时,在不少城市,微博里、茶坊间,到处是“爆表”的传闻,到处是“亲,你买口罩了吗”的问候声。阳光、空气、水,这是生命的三要素,这也注定是让人无处可逃的东西。今天看来,提供民众干净卫生的空气,俨然已是一种迫切的公共责任。雾霾迟早会散去,但今后,雾霾还会如期而至吗?笔者以为,改善空气质量,不能只靠“一阵风”,更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们的空气怎么了?这是一个科学命题。污染的加剧,生态的蝴蝶效应,都可能飘荡成今日有毒有害的那一颗颗尘埃。《新闻联播》头条聚焦雾霾,一方面显示了央视新闻联播的民生思维,一方面更显示了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公民健康的影响之恶劣,相关资料证明,雾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的甚至会致死。

  笔者认为,就眼下而言,第一要紧的不是追根溯源,而是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城市的信息发布机制“该出手时就出手”了吗?雾霾迟滞不散,环境问题随时可能演变为公共卫生事件。及早将有害天气的讯息传达给公众,借助短信、微博、广播、电视、社区宣传等网络平台,告知真实的天气情况、提升公众预防能力。事先未雨绸缪,好过事后的仓促应对。

  那么,对于如何减少雾霾天气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每个市民本身的对雾霾的意识和态度。对抗雾霾,一是要思想教育疏导,要让管理者和公民认识到,雾霾天气是一种灾害,是危害我们健康的毒药,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不治理污染,忽略污染,就是在做人民健康的杀手。必须形成一种全民共识,多开一天车,就是多污染一片空气,就是多危害一群人,能不开车则不开车。我们的管理者,每一位公民都要清晰地认识到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不要再做“雾霾灾害”的帮凶了。二则是实施强制措施,必须制定十分严厉的禁排举措。

  笔者认为,这种强制措施应该规定,只要出现雾霾天气,就应该限制公车和私家车出行,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其他污染排放的升级禁止管理,这应成为一种社会基本规则,这样做,不仅利于减少排放,而且利于减少交通事故,是利环境,利安全的大事。

  越是雾霾蔽日,越是怀想风清气爽、天高云淡。减少雾霾发生,不仅是政府责任,而更是公民义务。少开一次车,少浪费一点资源,天空都会明媚清爽一点。面对雾霾袭城,但愿别只火了防毒面具而已。(申莹莹)